【學生園地】賦得永久的悔

  蔡銘賢 中華基金中學

  那次旅程過去幾個月了,我卻怎麼也不能忘記那個內地東北的邊境小城,不能忘記那一天優美的和並不完美的琴聲。時光在那次旅程中不斷地重疊、沉澱,成了我心中永久的悔,但亦成為我前行的力量。

  那是暑假,我報名參加了「華夏博覽看今朝」研學團。活動主辦機構專門召集了兩次見面會,令研學團的40名同學有充分交流。故事正是從見面會開始的。

  第一次見面會上,帶隊老師在單獨交流時問到我的興趣愛好,我說「會彈一些鋼琴」。他鼓勵我,這次研學活動中,有音樂交流的環節,「你不妨發揮特長、演奏一段。」我答應了下來。第二次見面會,我問他要彈奏什麼曲目,他說《少女的祈禱》。我問為什麼?他朗聲道:「這首曲子表達年輕人的憧憬,百多年經久不衰,你彈奏它有內涵,能夠代表香港中學生的水準。」

  那次見面會之後,距離出發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我按照帶隊老師發給我的曲譜,試着去練了一下,但感覺很辛苦。我有點鬱悶,後悔答應他自己可以表演,於是想辦法給自己降低難度——那樣我就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玩了。這中間,帶隊老師問過我兩次,了解我練琴的進展。我就敷衍地回覆了消息。後來,我在網上看到了《少女的祈禱》簡易版的樂譜,練習起來好簡單,我便告訴他,我會按照這個簡易版的來練習。老師沒說什麼,只是提醒我要認真。

  研學團出發了,一路北上。上海、威海、煙台、大連……最後一站是位於中朝邊境的東北小城丹東,在那裏,研學團不但要參觀鴨綠江斷橋、虎山長城等,還要到訪丹東港,看一看國家的航運交通成就。帶隊老師告訴我,到訪丹東港時,有音樂交流活動,我練習的鋼琴曲要派上用場。到丹東港的那天,正好是8月8日,也是我16歲的生日。但讓我沒有想到的是,丹東港竟然給我們這個研學團準備了一場小型「音樂會」。更特別的是,這場音樂會,將由丹東的小學生和我們香港來的中學生一同完成的。

  小學生來自於丹東市特殊學校,參加演出的全部是盲童。《朋友》《奉獻》《七子之歌》……女盲童在琴鍵上展現了高超的水準,用優美的琴聲,對我們香港遠道而來的朋友表示歡迎。輪到我上場了,我緊張得無以復加。這種緊張,自然有陌生環境的壓力,但更重要的是,我知道自己準備得並不充分。幸好,我把簡易版的《少女的祈禱》還算順利地完成了,但一定是不完美的。謝幕的那一刻,我的內心湧起的是無比的慚愧。因為我知道,我原本可以做得更好。

  那天晚上,研學團給我過了一個隆重的生日。我很感激。但越是這樣,我越是愧疚。回到酒店,我翻來覆去地睡不着。我很後悔:如果我再認真一些,如果我把原本的曲譜認真地練好,如果我再投入一些時間,那麼,在這個特別的音樂會上,我就能有更好的表現,就能夠讓所有接待我們、為我們創造研學條件的人,感受到更真摯的誠意和謝意。我為什麼沒有那麼做?特別是,那個女盲童,在看不到曲譜的情況下,竟然把那麼多曲目演奏得那麼好,她究竟是如何克服困難的?而我這個健全人,卻在困難面前一味地想要退縮,不是想着如何迎難而上,只是想着「完成任務」、降低對自己的要求。這件事,成了我內心「永久的悔」。

  這次研學活動令我畢生難忘。我的最大收穫,就是懂得在困難面前,要勇於挑戰自我、堅持不懈,決不能輕易言棄,這不僅是成功之道,更是一個人必須要有的精神和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