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望吸納新的社會觀眾 有舞台就會有新生力量

●楊千嬅打卡粉絲為她應援的「川渝天后」。受訪者供圖
●楊千嬅打卡粉絲為她應援的「川渝天后」。受訪者供圖

●楊千嬅和粉絲互動同步感受城市氣息。   受訪者供圖
●楊千嬅和粉絲互動同步感受城市氣息。 受訪者供圖

  把自己當成一個「去試試看」的樣本,楊千嬅此前在北京站的巡演上,以自己曾是護士的起點為故事,鼓勵現在的年輕歌迷去積極嘗試自己喜歡的可能性。

  「演唱會,其實除了核心歌迷也希望吸引到更多社會觀眾入場。」不管是給彼此熟悉歌迷之間一路陪伴的告別,還是給新晉聽眾的積極鼓勵。楊千嬅說,人還是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哪一件事情就會影響到什麼人。

  很多城市,歌迷都會為楊千嬅應援。有的在城市地標建築,把歡迎「川渝天后」楊千嬅的祝福語持續播放,也有的還會在城市的人文藝術商圈,為她布置個人展,把她出道以後的歌曲、影視劇做布展……走到這樣的場景裏,楊千嬅體會着作為藝人享受到的光環和愛意,同時也提醒着她,身為公眾人物應有的社會責任:「傳遞一些積極的能量,令更多人做好自己。」

  多年的紫色頭髮,年輕的觀眾還是會把好奇投射到楊千嬅的「紫色秘密」。這是挑染的心情,也是楊千嬅早年出道為致敬偶像陳百強的一頭粉色造型。在試過不少顏色之後,這個伴隨她超20年的紫色,的確自帶浪漫、神秘光澤,也很符合水瓶座那種虛無飄渺的跳躍感。

  唱廣東歌的演唱會,也是楊千嬅與新老歌迷建立新型關係的一個原點。就像她說,唱《野孩子》從前唱的是愛情層面上的一種拉扯關係,如今就是要任性,不妥協,去追夢,哪怕結果不太好也沒關係。另外,在演唱會上楊千嬅也會鄭重且認真地向歌迷和觀眾介紹她身後來自香港的音樂班底。「真的想為他們製造一個平台,能夠集中力量去穩定舞台生產力。」

  當記者問她,如何看待外界所說的「港樂青黃不接這個問題」時,楊千嬅用自己的觀察直接給出個人的思考:「要讓年輕人能走出來,實體演出舞台是新生力量能走出來的重要一環。回到社會層面來說,演唱會確實是一種盛事經濟,需要多一點投資人,令到大家有源源不斷的實體演出機會才可以保鮮且提升新老歌手的發展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