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牌手記/內銀本周派季績 港股注入新動力\沈 金

港股上周有三日升兩日跌,恒指收20590點,較前周跌214點,是第三周下跌。三周的跌幅分別為跌1485點、447點和214點,合共2146點。從整固的時間和幅度看,我都認為已經所差無幾了,故本周將是整固完成前最後的交鋒。
關注周三期指結算
我用「交鋒」這一詞,旨在說明其重要性和尖銳性。因為本周確實有不少「關」要過,包括周二及周三的滙控(00005)和一批內銀股的第三季季績公布,同時,周三又是期指結算日,按慣例此為好淡的「最後搏鬥」時刻,市情激烈,在所難免,加上10月份成交大增,好淡所押下的注碼非輕,故這一場期指結算,肯定不會平靜。
10月是升是跌,本周四就有定案。迄現時止,恒指20590點仍較九月底的21133點低543點,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就看市況的波動而定。
有一個好消息,就是人大常委會已訂11月4日(星期一)在北京開會,主題是審議國務院金融工作報告,關於2023年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綜合報告,關於2023年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專項報告等等。到底在這次提振經濟和資本市場要動用多少「彈藥」,相信在會上會有披露。這也是投資者最關注的問題之一。上次記者會上有關負責人不明言數字,就因為有待人大常委會通過才可以。
從這一角度看,市場關注的問題會在下一周得到答案。港股有了新的預期,這是推上的理由。而能否在最後一刻收復這500多點失地,就看好友是否下決心發動攻勢了。而從可動用的「工具」看,內銀股正好在本周三公布季績,如果成績符預期甚或比預期為佳,則就有理由「一哄而上」,為恒生指數注入新動力。
有人質疑說內銀股的息差在收窄中,故利潤將減弱。不過我也有爭論的理由,就是降準也不停地做,這意味着「餅」造大了,山大斬埋有柴,反而對盈利增加更有幫助。內銀股是國有資產的「金漆招牌」,相信會在「企業責任與合理利潤」之間取得平衡。多贏之局仍為皆大歡喜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