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專欄/大灣區攜手共建世界性體育舞台\水志偉、陳慧姸

  隨着去年亞運會和今年巴黎奧運會的圓滿落幕,我們不僅見證了香港運動員的卓越表現,還感受到他們為香港爭光的自豪感。接下來,香港將於明年11月迎來首次由粵港澳三地聯合主辦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市民期待着多場體育競技展演,並藉此機會向全國展示香港的體育精神,積極參與國家的體育發展,推動本地在體育領域的成長。

  然而,香港舉辦大型綜合運動賽事仍面臨多重挑戰。現有的體育基礎設施因容量限制及無法滿足部分國際賽事標準,難以應對市民對體育賽事日益增長的需求。另外,舉辦大型綜合體育賽事需要巨大財政投入。因此,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共同舉辦大型綜合運動賽事是一個策略性和創新性的選擇。

  共同承辦提升舉辦盛事能力

  大型綜合體育賽事如全運會對場地和設施的需求極為龐大。以全運會為例,競賽項目由廣東15個城市承辦350個小項,約佔總競賽項目的87%,而澳門則將承辦14個小項。香港將負責37個小項,包括劍擊、籃球(男子22歲以下組)、場地單車、高爾夫球、男子手球、七人欖球、三項鐵人和沙灘排球。

  由於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內能提供多樣化的體育設施和場地選擇,香港可利用大灣區合作模式緩解其在場地方面的挑戰。例如,廣東設有汕頭亞青會場館以及近幾屆省運會場館等78個條件良好的場館來承辦大型體育比賽。雖然香港的各項競賽可在啟德體育園、香港體育館、香港單車館、粉嶺高爾夫球場等進行,但使用大灣區共同承辦模式能提升香港承辦更多盛事的能力,減輕因設施容量不足而帶來的壓力及不必要的財務風險。

  大灣區聯合舉辦綜合運動賽事不僅可以降低營運成本,還可提供前所未有的機遇。為籌備全運會,香港已動用大量資源,設立了一個由約70人組成的全國運動會香港賽區統籌辦公室。隨着全運會統籌辦透過賽事累積經驗,香港可考慮將統籌辦改為常設機構,以便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合作,共用灣區內的體育場館合辦更多大型綜合體育賽事。

  推動「一帶一路」體育交流

  另外,香港擁有獨特的資源條件,可以通過體育賽事展示其美景和文化特色。例如,全運會的三項鐵人項目將在香港地標維多利亞港和中環海濱舉行,讓參賽者和觀眾享受難忘的視覺盛宴。香港亦可以積極參與更多區域性和全球性賽事,促進大灣區及全球的體育交流,共同發展國家體育產業鏈。例如,我們可以倡導舉辦「一帶一路」運動會,並在香港設立「一帶一路」運動會秘書處,發揮香港聯通中外的潛力,推動「一帶一路」各國之間的體育文化交流,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香港還可積極推動建設國際運動爭議仲裁中心,進一步提升香港在體育及法律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鞏固香港作為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地位。

  顯然,在香港舉辦大型綜合性體育賽事,需要大量的人力、基礎建設和財力。為了讓市民接受並支持投入資源舉辦體育賽事,必須要展示其財務可持續性與大灣區共同舉辦大型綜合運動賽事是一個策略性的方法,除了可為國家創造精彩的體育歷史時刻,還能提升香港在全球體育舞台上的影響力,為城市的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兼研究部聯席主管、團結香港基金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