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無人機採集光譜數據 大數據模型推演農情

  在富錦市萬畝水稻公園內,一架搭載光譜成像設備的無人機在農田上空往復飛行,隨着工作人員輕點鼠標,田裏的作物長勢、病蟲害等信息便全部展現在大屏幕上。「只要在地圖上標記幾個點,無人機就能按照規定時間自動起飛,飛過這些標記點,進行信息採集。」富錦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張羽表示,無人機在飛行過程中會自動採集田間光譜數據,回傳後台後,結合大數據模型就可以實現對土地旱澇、作物長勢等情況的推演。

  「我今年61歲,35年前就種水稻,那個時候全是人工作業,要說有蟲子了,我僱一個人殺蟲,一天頂多能幹45畝,現在一台無人機一天能幹一千來畝。這變化簡直太大了!」富錦市東北水田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春說。

  截至2023年,黑龍江省無人機農業作業面積突破4億畝次,保有量3.1萬台,主糧作物中後期病蟲害防控實現全覆蓋。目前,植保無人機已廣泛應用於農業作業,成為水田播種、施肥、防病蟲、除草以及旱田中後期病蟲防治、施肥作業的主力軍。

  「以前種水稻,一個人得割一個月的工作量,現在兩個人,一台車,一天完事了。」劉春頗為感慨,「我們這萬畝水稻公園最近每天8點鐘就開始收割了,大概要收10天左右。在以前別說收了,種都種不了一萬畝這麼多。」

  App上查「四情」 病蟲害精細監測

  「我們每個鄉鎮都有『四情監測站』,監測種情、蟲情病情、土壤墑情(指土壤中水分含量,編者註)、作物長情。這些數據覆蓋全市,老百姓通過下載手機App,就可以看到他家地裏的情況,並且不用花一分錢。」張羽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病蟲害信息、農時信息都會及時通過監測數據,形成管理意見,發給老百姓。

  「尤其是病蟲害,監測到全市哪個鎮、哪個村病蟲害發生嚴重了,我們及時採取管理和技術措施,在這個鎮預警。」張羽表示,每年都會發布十幾期的病蟲害預警,因為蟲害主要是幼蟲啃食葉片,而不完整的葉片無法進行光合作用,這是對作物最大的危害。

  科學研判提前預警 防治蟲害降低損失

  「我們監測成蟲蛾類,監測到成蟲的數量並在它產卵孵化幼蟲之前就發布預警,及時用藥防治解決。」張羽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蟲卵跟針尖似的很難被發現,一般等老百姓察覺蟲害發生的時候就已經來不及了,去買藥再回到家找車、找飛機打藥,可能一天就過去了,葉片幾乎被蟲啃得七七八八了,損失就會很大。

  今年6月初就發生了水稻潛葉蠅蟲害,通過監測預警和研判,發現蟲害比較重。「根據氣象信息,有一段低溫,這個時間的成蟲就持續地把卵產到葉片上,溫度低不孵化,但溫度低水稻也長得慢。」張羽說,後面冷不丁幾天高溫來臨,蟲害集中一下全爆發了,密度大,一天的時間就能看出非常嚴重。「平台通過科學研判,預警非常迅速,藥也是提前就備好的,做到了及時發現並把損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