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第一線】智能農機化身田野衛士 黑龍江糧食穩產增產

●富錦市萬畝水稻公園內,無人機在農田上空往復飛行。受訪者供圖
●富錦市萬畝水稻公園內,無人機在農田上空往復飛行。受訪者供圖

●無人機械配合收割作業。香港文匯報記者于海江  攝
●無人機械配合收割作業。香港文匯報記者于海江 攝

●工作人員實時監測農田數據。香港文匯報記者于海江  攝
●工作人員實時監測農田數據。香港文匯報記者于海江 攝

●農業四情監測站遍布富錦市每個鄉鎮,為穩產增產保駕護航。   香港文匯報記者于海江  攝
●農業四情監測站遍布富錦市每個鄉鎮,為穩產增產保駕護航。 香港文匯報記者于海江 攝

●收割機緩緩駛過,蕩起陣陣稻香。  香港文匯報記者于海江  攝
●收割機緩緩駛過,蕩起陣陣稻香。 香港文匯報記者于海江 攝

  迄今已啟動16個智慧農場建設 年耕種管收面積30餘萬畝

  秋天,黑龍江的大地上一片片金黃色的波浪隨風起伏,散發出豐收的喜悅和稻香的芬芳。在這片豐收的畫卷中,無人駕駛收割機成為了最引人注目的主角。它們宛如智能的田野衛士,穿梭在金黃色的稻田間,自動調整着割刀的高度和行進的速度,精準地將一串串飽滿的稻穗收入囊中。

  無人收割機的運用,不僅極大地提高了收割效率,還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截至目前,黑龍江已啟動16個智慧農場建設,累計投入2.47億元(人民幣,下同),改裝及升級各類無人駕駛農機具343台(套),年耕種管收(編註:耕種管收是指耕整、種植、田間管理和收穫)綜合作業面積30餘萬畝。●香港文匯報記者 于海江、吳千 黑龍江佳木斯報道

  在黑龍江北大荒集團勝利農場有限公司的智慧農業先行示範區,技術員正通過平板電腦遠程操控着農機設備,這些設備彷彿擁有了「智慧大腦」,能夠精準地完成既定任務。

  走進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勝利農場有限公司的試驗田,幾台無人駕駛農機正借助先進的網絡和導航技術,在機器轟鳴聲中,稻穗被整齊地切割下來,通過傳送帶送入機器內部,經過一系列自動化處理,最終變成了顆粒飽滿的稻穀。

  勝利農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慶國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與傳統作業方式相比,每台智能機車的生產效率提升了10%以上。經過測算,應用智能農機裝備後,土地利用率也提高了3%以上。在2023年,核心區的畝產量相比常規地塊更是提高了約110斤,這一成果無疑為黑龍江的糧食穩產增產注入了新的動力。

  收運同步 延伸至全產業無人化

  佳木斯農高區聯合指揮部副主任趙光明說,「現在我們的無人收割機已經做到收運同步,無人收割機一邊收割,倒出來的糧直接由無人駕駛的裝糧的拖車車斗協同前進。」

  「我們提倡的智慧農場建設,不單是插秧,而是整個耕、種、管、收,生產全過程的無人化。」趙光明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目前,智慧農場的實驗田共14,800畝,其中有幾千畝採用無人智慧農場管理模式,實現了無人化翻地、無人化插秧,並通過田間布置的各種傳感器,自動實現施肥、打水。

  精準高效 根據土壤狀態施肥

  目前,無人駕駛農機在黑龍江的農業生產中已成為亮點,智慧農場的作用更是不容低估。通過衛星遙感、低空無人機和地面監測系統的協同配合,對土地、作物狀態進行實時監測和檢測,隨時發現問題,無人機就直接打藥、除草、除蟲、施肥。此外,根据對土壤養分含量的測量,制定出個性化的配方。

  趙光明表示,通過我們智慧農場的模式,可以根據不同地塊的土壤狀態施肥,以前是各個地塊都施10公斤肥料,現在有的地塊可能施10公斤,另一塊施8公斤肥就夠了,施肥量更精準。

  等無人智慧農場管理模式成熟之後,我們要將這個模式推廣下去。趙光明說,「現在我們能做到少人,通過不斷試驗相信很快就能實現無人化了。因為現在種地的人越來越少,以後必須用機械和智能化來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