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樸房須登記 認證有效五年
專業人士負責政府覆查 合要求單位將於網上公開
社會關注簡樸房立法後,劏房業主或將單位改裝成本轉嫁租戶。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昨在《點新聞》「議事廳」節目重申,需改裝劏房只佔少數,如只屬加裝消防感應器、滅火筒及水電錶等小型工程,只需數千元,加上屆時劏房需求隨大批租戶成功上樓大幅減少,料租金沒大升空間。她呼籲業主於立法後盡早為劏房登記,符合簡樸房要求單位短時間內可獲發認證並於網上公開,政府會就認證制度設覆核審查,以免有人「檢驗做唔齊」,初步建議須每隔5年再認證一次。
何永賢指劏房問題困擾港人多時,施政報告提出訂立合規簡樸房,是希望將最劣質劏房取締,讓市民住得有尊嚴。她指過去一年針對簡樸房標準收集許多意見,主要政黨及協助劏房戶團體建議最低面積標準為7平方米,專業團體則建議最少10平方米,最終政府敲定為8平方米,她解釋這是站於居民角度出發,因若標準定得太高,許多劏房便不達標,例如定為10平方米將有一半劏房不合規,或為租戶帶來恐慌。
何永賢:政策出台意見正面
何永賢強調8平方米足以容納一張碌架床及一個獨立廁所,仍有活動空間,希望政策可行得穩妥,「政策出台後,社會意見都是正面。」而立法後現有劏房均需先行登記,再交合資格專業人士認證。她指房屋局轄下會有專責小組負責有關事宜,登記制度會盡量簡單,業主只需提供姓名、劏房地址等基本資料,以及單位面積和基本設備等便可即時認證。認證制度會設覆核審查,確保單位合規。
她說每間簡樸房的認證均設有效期以免單位間隔或設備「走樣」,暫時建議每5年一次,「有考慮過2年、3年或5年,但認為太頻密會影響租戶。」她強調政府不會資助業主聘請專業人士認證或改裝單位,因間細單位放租收入已比原先多。
何永賢其後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業主登記後寬限期不宜太短,必須照顧實際需要,例如業主或要與租戶處理租約問題,單位改裝也需時,「如將寬限期定得太短,業主覺得做唔切,放棄改裝就更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