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建議/設立「香港故事館」 強化香港文化吸引力\胡恩威
說好香港故事需要有一個平台,最近香港國際機場舉行的「走進香港 走進香港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電影展,展出多個電影場景。這是一個說好香港故事的最好例子,展出的場景製作精緻,呈現出一種非常逼真的九龍城寨感覺,以生動方式讓市民和遊客認識香港的歷史和故事。九龍城寨由清政府於1847年擴建而成,1994年正式清拆,見證香港百年歷史變遷。九龍城寨本身是香港的一個知識版權(IP),可以進一步發展。
永久場館作系統性展覽
發展香港IP需要有一個平台,因此可以設立「香港故事館」。我們可以參考借鑒其他城市的做法,利用故事館有系統地說好香港故事。如果能夠設立一個永久性的九龍城寨展覽空間,既可以吸引遊客到訪,也可以讓香港市民,尤其是年輕人認識香港歷史。
位於尖沙咀的香港歷史博物館雖然有「香港故事常設展覽」,但是規模不大。該展覽於2020年暫停開放,進行大規模的更新工程,預計今年底重新開放。而「香港故事館」可以考慮在一個大型公園內興建,公園結合博物館也是一個規劃的趨勢。例如日本有不少藝術館或博物館都是設在公園內,其中東京上野公園內就設有上野之森美術館、國立西洋美術館、國立科學博物館、東京國立博物館、東京都美術館、下町風俗資料館等六間藝術館和博物館。香港的大型公園,例如香港公園、維多利亞公園、鰂魚涌公園、鯉魚門公園等可以是選址的考慮,位於遊客區的尖沙咀九龍公園,也可以考慮覓地興建故事館。
「香港故事館」的選址也可以考慮設在中環海濱的大型商場內,又或者在大會堂進行擴建工程時增設故事館。
「香港故事館」可聚焦於由1949年至今的香港故事,上世紀80、90年代可以是其中一個主題,九龍城寨也可以是一個單獨的主題,香港城市景觀、霓虹燈招牌、港產片等也可以是「說好香港故事」的主題和題材。
早前,香港舉辦了一個「《細看香港》微型藝術作品展覽」,展出以香港特色主題的微縮模型,包括長洲搶包山、香港茶樓、街市和廟街等。其實這些展品也可以納入在「香港故事館」之內,成為一個永久性的展覽平台,定期舉辦活動,發展香港IP。
此外,政府可鼓勵在商場設立說好香港故事的空間,製造更多旅遊資源,展覽空間既可以吸引市民去參觀,也可以為周邊商店食肆帶來更多人流。這個發展是需要策略性研究。
「香港故事館」也可以是十八區模式,每區都設有一間故事館介紹當區歷史文化背景,要研究各區的主題。另外,巴士也是一個深入民心的主題,香港有很多「巴士迷」,設立「香港故事館」也可以說好香港的交通工具故事,包括電車、天星小輪、鐵路、小巴等等。
香港故事有很多,但要有一個布局,列出不同故事的主題和模式。並可以透過應用研究與策劃,去啟動和製造內容。這些可和民間團體合作,製造更多文旅資源。而文旅資源最終目的就是如何激活香港零售消費和餐飲業。
混合模式提供新穎體驗
香港要製造更多新穎體驗,這些體驗不是以前那一種單調模式:購物、飲食、看電影這麼簡單,而是有沉浸式體驗、有真實故事、歷史背景、有知識學習的混合模式。這種體驗不是可以在社交媒體上感受到的,而是一種深度的親身體驗。
說好香港故事需要故事館,那麼「香港故事館」的規模要多大?香港歷史博物館的總樓面面積是17500平方米。建議「香港故事館」總樓面面積為35000平方米,舉辦長期的常設展覽,尤其能吸引首次到訪香港的遊客去參觀和體驗。可以參考中環8號碼頭的香港海事博物館,館內有非常精彩的展覽,透過海事講述香港故事,是非常值得參觀,從海事角度去認識香港。海事博物館是一個非常有水準的博物館。
另外,是否可以用微縮模型展覽變成一座微型說好香港故事的博物館?可能不需要那麼大的展覽空間,而且比較容易啟動開始。最重要的是有一個定期展覽模式。東京的迷你世界博物館是亞洲最大型的微型博物館,香港是否可以借鏡這個概念?
現在香港商場空間需要更多新體驗,不單只是消費,而是有更多文旅項目和展覽活動配合。空間要夠大,才能夠達至一個規模去吸引大量到訪者,這就是一個規劃的核心問題。內地的商場已增設很多文旅元素,它既可以創造條件給文化工作者進行不同類型的創作,也可以豐富顧客的整體文旅概念,更深入民心。這正是香港需要思考、構造和營造「說好香港故事」的未來大方向。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