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後/中央堅定支持香港發揮獨特地位和優勢\卓 銘

  上周五,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在北京會見滙豐集團主席杜嘉祺一行,對滙豐集團始終看好中國和香港的發展,着眼長遠、面向未來,積極參與內地和香港經濟建設表示讚賞,並強調中央將一如既往全力支持香港保持獨特地位和優勢,維護自由開放規範的營商環境,為各國各地區的企業在港發展創造更好條件。這是中央再一次重申香港「一國兩制」不會變的堅定態度,再次體現中央對香港發揮獨特優勢的大力支持,對香港各界抓機遇創新局、對各國加大對香港投資力度,無疑是注入了強大的信心,提供了強力的支撐。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開業近160年,至今仍是香港最大的註冊銀行,在香港的零售客戶更超過500萬。作為在香港經營的重要外資之一,滙豐多年來一直表現出對香港的信心和支持。今年上半年,滙豐便積極支持盛事經濟,如贊助國際七人欖球賽、舉辦滙豐全球投資峰會,吸引數以萬計全球各地的旅客和專業人士來港,助力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杜嘉祺曾高度讚賞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強調滙豐集團對華投資信心堅定,將積極參與中國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對外開放,支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推動英中互利合作取得更多成果;今年4月,香港上海滙豐銀行非執行主席王冬勝亦表示,雖然外圍環境充滿挑戰,但香港市場氣氛已明顯改善,除了特區政府積極推出多項刺激經濟措施,中央亦進一步確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以及「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強調滙豐會把握這些機遇。

  為各國投資者注入強大信心

  其實滙豐不是個別例子,即便近年來有部分人不厭其煩地「唱衰」香港發展前景,但也有不少外資對香港營商環境和內地經濟發展予以肯定。比如本月初國家發改委公布一攬子增量政策後,許多外資紛紛調升對中國股市的預測,同時亦主動進場,截至上月底,便有超過60億美元外資湧入了中國股市,其中被動基金累計流入已突破今年高位,主動基金亦開始進入。港股也因而受到帶動,短時間內錄得顯著升幅。

  去年香港管理的資產超過31萬億港元以上,其中三分二增長來自香港以外的投資者;私募基金管理的資金規模亦錄得穩健增長,規模超過17000億港元,穩坐亞洲區第二把交椅;去年全年共錄得3900億港元資金淨流入,較2022年增加3.4倍;在香港註冊成立的基金的資金淨流入為870億港元,更是按年激增九成。

  種種數據,都說明香港營商環境蒸蒸日上,是國際投資者理想之地。加拿大菲沙研究所日前發布的《世界經濟自由度2024年度報告》,再度將香港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足以說明國際社會對香港未來的肯定和信心,更不是那些危言聳聽的「玩完論」、「遺址論」可以輕易動搖得了的。

  夏寶龍主任在會見杜嘉祺一行時,強調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是中國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從來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中央將一如既往全力支持香港保持獨特地位和優勢,維護自由開放規範的營商環境,為各個國家各個地區的企業在香港發展創造更好條件。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2年「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一國兩制」是經過實踐反覆檢驗了的,這樣的好制度,沒有任何理由改變,必須長期堅持。事實證明,一個國際化、差異化的香港,更有利發揮「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亦最有利吸引海內外投資者,為國家持續推動改革開放作出重要貢獻。

  回顧過去一段時間,夏寶龍主任在會見各界代表時,都一再強調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全力支持香港保持獨特地位和優勢。這一方面鞏固了香港以至國際社會對「一國兩制」的信心,同時也是在強調堅持國際化特色對於香港的重要性。香港之所以能取得今日的成就,最根本一點是有「一國兩制」的制度保障,有「背靠祖國」的強大依託,亦有「聯通世界」的顯著優勢,兩者結合下,成為了香港這座國際城市的最大標識,也是香港能夠成為中國式現代化下獨一無二的「超級聯繫人」、「超級增值人」之關鍵所在。

  用好國際化平台服務國家

  香港運用好國際化平台,不但有助於自身更進一步發展,也是服務國家發展所需的不二法門。香港未來要把握國家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前提也是必須更好發揮出國際化優勢,用好普通法制度、連接國際規範的營商環境、匯聚不同領域的專業人才等優勢,才能因應新時代更好發揮出「一國兩制」的潛力。

  在內,中央表明會全力支持香港保持獨特地位和優勢;在外,外資企業亦身體力行對香港營商環境投下信心一票,即使現時全球經濟環境仍有不明朗因素,但香港對內對外都不乏底氣,機遇始終大過挑戰,香港更沒有理由對未來躊躇不前,只要各界團結一致、堅定信心,香港必然會繼續是閃耀國際的東方之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