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館新常設展覽 探索中央裁判司署歷史

●「中央裁判司署:執行法律」   主辦方供圖
●「中央裁判司署:執行法律」 主辦方供圖

●「中央裁判司署:司法權與懲罰」   主辦方供圖
●「中央裁判司署:司法權與懲罰」 主辦方供圖

●霍凱盛創作的大型街景作品《無序與秩序》。
●霍凱盛創作的大型街景作品《無序與秩序》。

  中央裁判司署的全新文化古蹟開設常設展覽「執行法律」及「司法權與懲罰」,兩個展覽分別位於法庭及地牢,探索此地的歷史及文化價值,並訴說不同人物所經歷的故事。繼「域多利監獄: B 倉與 D 倉」以全新面貌對外開放後,此展覽是大館為期數年的文化古蹟常設展覽翻新工作中的第二期項目。

  兩項展覽深入回顧中央裁判司署在香港刑罰司法制度發展過程中所擔當的重要角色,並梳理香港司法與社會歷史的發展。內容聚焦於上庭接受審訊的人士,並從中勾勒出按階層、族裔、語言差異而劃分的社會為日常生活帶來的種種掙扎及不平等經歷。儘管時過境遷,他們的故事仍然引起跨越歲月的共鳴,並藉着人文視覺聯繫過去與現在。

  香港早年的權威象徵

  變遷和無常是香港歷史的一部分。人和貨物源源不絕地進出城市,人口增長遠超出政府所提供的基本服務。在這種情況下,裁判司要處理各式日常與嚴重案件,既審理盜竊、襲擊、阻塞街道和賭博等輕微罪行,也要為謀殺、海盜、持械搶劫或綁架等嚴重罪案進行初步聆訊,並當庭判決或將被告移交至最高法院或地區法院作進一步審訊。作為香港刑事司法制度中重要的一環,裁判司署是香港早年的權威象徵。裁判司的職責是確保本地法律條例得到貫徹落實,並懲罰有罪之徒。

  展覽「中央裁判司署:執行法律」邀請訪客走進其中一個法庭,透過照片和展品展示裁判司所審理的案件及判處的刑罰 。位於地牢的另一個展覽「中央裁判司署:司法權與懲罰」,則聚焦裁判司的權力及其施加的懲罰。兩項展覽深入回顧中央裁判司署在香港刑罰司法制度發展過程中所擔當的重要角色。

  法庭入口處,一幅由藝術家霍凱盛創作的大型街景作品《無序與秩序》,邀請訪客重新想像人、裁判司署與城市之間的關係,展現時代流轉的過程;由鍾嘉莉繪畫的法庭案件故事集則活現了一些在裁判司署發生的真實歷史案件。另一個展覽的亮點,則是大館特別委託澳洲建築模型公司MakeModels製作的中央裁判司署模型。

  參觀者可在兩個展覽中透過舊照片、文件副本、案件漫畫看到司法制度和香港社會的發展與變遷。中央裁判司署由1841年啟用,直至1979年結役,是香港最早成立的法庭,至今仍然是本港少數現存的新古典主義建築之一。中央裁判司署一度是全港最繁忙的法庭,亦是普羅大眾生活與法律制度的交匯之地。不論男女老少,逾三百萬人曾在此受審。最早年的裁判司按照一個不甚平等的法律制度下施加嚴刑。隨着過去百多年的社會發展,一個更公平的司法制度逐漸建立起來,法律轉向為全社會而非專為精英階層服務。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