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創共享/CEPA新協議助內地服務業出海\戈 峻
近日,香港特區政府與國家商務部共同簽署了《〈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服務貿易協議》第二份修訂協議。新協議進一步放寬了港商進入內地市場門檻,取消大部分行業須實質經營3年才享CEPA待遇的規定。
誠如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所言,新協議在不少香港特別具優勢的服務領域都增添了開放措施,讓香港服務提供者可以更容易在內地設立企業和發展業務、更多香港專業人士可在內地取得執業資格,以及更多優質的香港服務可提供予內地市場,同時為國家發展貢獻服務和力量。
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輔助地位,到如今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引擎,75年來中國服務業規模不斷壯大,作用更加堅實穩固。
特別是十八大以來,服務業結構持續優化,實力日益增強,質量效益穩步提升。單看今年9月在北京舉行的「2024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便已有超過450家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參展,舉行上百場活動,200多項融合創新成果發布。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952年中國服務業增加值為195億元(人民幣,下同),2023年服務業增加值增至68.82萬億元;2013年至2023年間,中國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實際增長6.9%,增速高出同期GDP年均增速0.8個百分點。可以看到,服務業增加值佔中國GDP的比重不斷提升,2015年首次超過50%,2023年達到54.6%,連續9年佔據國民經濟半壁江山。
服務業的高質量發展,不僅是引進來,也要走出去。去年中國服務進出口額6.6萬億元,按年增長10%,規模創歷史新高;今年首8個月,服務貿易快速增長,進出口額4.9萬億元,按年增長14.3%,其中服務出口2.1萬億元,增長13.3%。
為什麼大家都青睞服務業?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大部分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服務業佔比在不斷提高,所以服務業對外投資佔比也在提高;二是服務業基本上是一個輕資產行業,風險比較小,所以在不確定的國際環境下,大家傾向於投資服務業。從數據看,截至2022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當中,有80%集中在服務業。其實不僅是中國,全球對外直接投資的重點也在轉向服務業。
隨着中國服務業開放範圍的不斷擴展,金融、保險、電信、文化教育、管理諮詢等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快速發展,加上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加速創新,服務貿易數字化轉型加快,進一步拓展了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的發展空間。不過,提供相關服務的企業未來能否成功在海外市場突圍,其中一個關鍵在於能否借助政策和平台優勢,在全球市場中尋找新的增長點以及供應鏈節點,以及在一個有利國際化發展的地區成立離岸貿易總部,以減輕貿易摩擦的影響。
上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以高水平開放推動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對新形勢下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作出全面系統部署,明確提出要推動服務貿易規模增長、結構優化、效益提升、實力增強,為推動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給出二十條意見。國務院指出,「加快發展服務貿易是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培育外貿發展新動能的必然要求」。服務業的蓬勃發展,正是中國對外貿易不斷朝高端擴張的必然走向。
香港擔當樞紐中心
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貿易樞紐,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營商環境,則正好能夠為內地企業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服務,今次簽訂的《CEPA服務貿易協議》第二份修訂協議,反映國家亦支持香港與內地服務業深化合作。通過在香港設立管理離岸貿易總部,內地企業有望更有效地拓展國際市場,增強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除了政策推動,提供一站式出海服務的平台經濟公司,如速賣通、TikTok Shop等,通過提供全託管和半託管等多元化模式,幫助商家簡化出海流程,整合全球資源、降低運營成本,吸引大量商家加入,並實現快速增長。
平台經濟公司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幫助出海企業精準定位目標客戶群體,優化產品策略和市場推廣方案。並通過提供專業的風險防控和合規指導服務,確保企業出海的合規性和安全性,為服務業「出海」保駕護航。
筆者看到,在政策和平台經濟公司的共同助力下,未來將有愈來愈多的企業成功出海,為全球提供更多元更高質量的服務,實現業務的全球化拓展。
(作者為天九企服董事長兼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