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陣》邊緣人與流浪狗互相救贖
管虎是中國第六代導演中非常個性化的「怪才」。第六代導演的作品藝術價值被廣泛認可,在國際電影節上屢獲嘉獎,卻往往票房成績不佳。近年來,管虎卻能將類型電影、主旋律電影和個人文藝風格融合,兼顧商業電影市場與個性化藝術表達。其執導的電影《狗陣》,將鏡頭對準刑滿出獄的二郎(彭于晏飾)回到荒蕪的小鎮,他親人遠離、夢想破碎、背負懺悔、無法融入集體,他與一隻黑狗相依相偎,重新開啟生活、尋找心靈的救贖與歸宿。\蘇 洋
尋找情感與精神的歸宿
《狗陣》的片名是何意?第一,二郎與黑狗互為鏡像,獨自流浪、被抓捕的黑狗如同二郎一樣。二郎與黑狗都無法融入集體,集體對於他們而言只是一種佇列的秩序。第二,狗陣與狗鎮的發音相似,片名意指狗鎮,而且是荒蕪、斷壁殘垣的流浪之地。電影鏡頭中無論是西北戈壁沙漠的自然環境,還是拆遷、荒涼的小鎮景觀,都呈現粗糲荒蕪的質感。小鎮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時代發展中漸漸荒涼。其中變遷、拆遷一直是中國第六代導演鏡頭景觀的重要內容。電影中二郎是刑滿釋放人員,是社會邊緣人。他重新面對社會時,他的生活狀態是難以融入社會或群體,為了生活而加入捕狗隊,與集體格格不入。姐姐定居城裏,只能通過電話聯繫。父親也搬離,只剩下二郎一人。彭于晏細膩真實的表演,將二郎漂泊無依的生活狀態演繹得富有質感,將二郎尋找情感與精神歸宿的心路歷程呈現得入木三分。
管虎在採訪中談論《狗陣》的創作初衷:「生活在中國,我親身體驗了中國過去幾十年的巨大發展。我一直很想知道,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期,中國大城市以外的地方和更偏遠的地區,人們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在這個過程中,肯定會有人被拋在後面或被拋棄。但作為渺小個體,怎樣的力量讓他們繼續前進並幫助他們生存?我對這些人群的興趣和反思,是激勵我製作這部電影的原因。」二郎就是這樣的邊緣個體,他看着倉庫裏落灰的摩托車,遙想破碎的夢想,如同一隻流浪狗在小鎮的街道裏遊蕩,尋找情感上的家,尋找精神歸宿的家鄉。二郎和黑狗互為鏡像,一體兩面,互相成為彼此的情感寄託,互為精神支柱。
中國第六代導演的美學
中國第六代導演是一個有着明確學理定義和藝術風格的美學概念。他們成長於內地改革開放的浪潮之中,接受學院派的電影教育,主要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和中央戲劇學院,畢業之後經歷國營電影製片廠衰落,他們將攝影機扛到大街上,將鏡頭對準自己身邊的人和事。他們經歷了中國電影發展的大變遷,經歷了中國社會經濟的大發展,因此,改革開放的歷程成為他們的敘事背景,觀照社會邊緣人成為他們的敘事對象,表現社會變遷中人的狀態成為他們的核心內容。《狗陣》典型展現中國第六代導演的美學。以社會變遷、小鎮遊蕩、邊緣人物、寫實主義等敘事方法,塑造社會邊緣個體情感和精神無處歸宿的內心狀態,呈現社會發展非主流的現實景觀。這種敘事內容和美學特徵早已是第六代導演表現過的內容和實踐過的美學範式,因此,《狗陣》的美學風格雖略顯陳舊,但其美學特徵、文藝風格和思想內涵依舊支撐着中國電影的藝術價值。
《狗陣》的藝術特點在於緊緊將鏡頭對準時代中邊緣人物,電影中強調時代背景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但並沒宏大的時代、社會層面敘事,而是盡量純粹呈現時代發展中非主流的社會景觀和邊緣個體。北京奧運會是改革開放巨大發展的重要成就,展現中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推陳出新的一面。《狗陣》是觀照在時代前進洪流中,無法跟上時代變遷的渺小個體。
人類在歷史變遷和社會發展中,關懷人類精神文明前進的是文化的延續與創新。《狗陣》回歸到中國第六代導演這種觀照社會邊緣的人文主義精神,細膩呈現在社會變遷中人的情感與精神的救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