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互通/灣區知識產權人才緊缺 粵企提高待遇攬港才
11日,由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香港知識產權署、澳門經濟及科技局共同主辦的2024年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人才發展大會暨人才供需對接系列活動在中新廣州知識城舉行,活動旨在促進大灣區知識產權服務業的快速持續發展。業界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加速推進國際科創中心建設,知識產權人才需求非常旺盛,而香港是一個知識產權人才寶庫。有粵企表示,會給出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招攬香港知識產權人才。\大公報記者 敖敏輝廣州報道
活動現場,來自大灣區的眾多知識產權機構和科技企業,紛紛招攬知識產權人才。
涉外知識產權服務越來越受到重視,不少知識產權機構在香港設立分支延攬人才。「香港是一個知識產權人才寶庫,符合我們需求的相關人才,規模在5000人以上。目前,我們香港的分部已有5名員工,接下來將進一步擴大招聘規模。我們能夠給出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保證在業界中等水平以上。」深圳安盾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現場負責人雷超說。
企業冀推出更便利人才簽政策
港企京信通信高級副總裁李學鋒表示,公司迫切需要既懂知識產權業務,又懂專業技術、法律、財務等的知識產權綜合人才,但這並不容易。他希望大灣區加強交流合作,吸引和培養更多複合型、高素質知識產權人才。
科研機構同樣存在知識產權人才不足、人才難以匹配的問題。大灣區內重要國家級實驗室廣州實驗室的知識產權高級主管嚴小波介紹,實驗室共有10位全職知識產權員工,但與1000多名科研人員的體量相比,數量還是太少了。未來,大灣區要加強知識產權人才的培養和交流。
廣東專利代理協會會長郝傳鑫告訴記者,隨着國家越來越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內地對香港的知識產權人才需求增長,特別是大灣區內地城市,很希望引進香港知識產權人才。他建議,除了打通人才往來和工作的便利渠道,還要在住房、醫療等生活配套方面,為港澳知識產權人才提供更多便利和保障。
李學鋒建議,一方面,要進一步細化政策,推出更加便利的大灣區人才簽政策,便利知識產權人才往來工作。另一方面,以從事知識產權服務的法律從業人員為主,在大灣區律師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港澳律師在大灣區內地的執業範圍。
深港高校加強人才實務培養
多名企業及知識產權機構負責人在大會上表示,當前,高校是知識產權人才供給的重要源頭,然而,人才培養與實務脫節的問題比較突出。記者從大會上獲悉,大灣區各地高校正在通過創新舉措破解相關難題。深圳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知識產權學院副院長戴文騏表示,目前正在推動設置知識產權實務課程,並加強與司法機關、企業的合作。香港城市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關文偉介紹,學院近年已設置知識產權與科技這一專業,推動與市場結合;同時,與國家有關部門合作,聯合培養涉外知識產權人才。
香港知識產權署助理署長劉國強在大會視頻致辭中提到,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支持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廣東中心為香港專利審查員提供專利審查培訓。接下來,香港將不斷提升全港專利審查員的專業能力,建立相關人才庫,並爭取於2030年自主進行專利實質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