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演藝博覽需長期耕耘 HKPAX拭目以待

●BPAM也提供機會給藝術節負責人與藝術家們一對一交流。
●BPAM也提供機會給藝術節負責人與藝術家們一對一交流。

  演藝博覽並非只是節目展演,藝術家建立海外聯繫網絡並拓展演出的機會才是其戲肉。Lourdes就坦率地說,雖然製作人與藝術經理們來到博覽會,是為了發現新鮮而有力量的原創作品,但現有的遊戲規則是,拓展聯繫網絡有時遠比作品本身更重要。台中歌劇院節目暨企劃部經理王偉齡亦提到,正所謂「見面三分情」,面對面的交流永遠更鮮活,「短短兩天,已經認識了不少業界人士,所接收到的訊息豐富度絕非電郵聯絡可比。」於是對於藝術家來說,除了藝術作品所展現的硬實力,懂得展示自身亦是不可或缺的軟實力,博覽會現場可見,最熱鬧的應該正是「Date」環節,藝術代表們在這裏一對一地進行交流,為以後的合作打下基礎。

  要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演藝博覽,絕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的投資與耕耘。Khambatta Dance Company的藝術總監Cyrus Khambatta就對記者說,一個博覽會的前五年,恐怕都仍在摸索中,「BPAM才第二年,但你可以看到變化正在逐漸產生。」這其中的挑戰,有成本——政府及主辦方是否有清晰的願景及遠大視野,願意長遠投資;有網絡——是否有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能將人際網絡資源注入;有藝術品位——最終博覽會所要展現的,是高品質的作品交流,藝術專業人才具有高自由度的決策權十分重要;還有觀念——李鍾浩就分享,剛開始時,亦有人曾對BPAM展示釜山以外的藝術作品表示牴觸,「這是狹隘的觀念。」李鍾浩說,「最終我說服了他們,我們想要的是一個真正開放的國際市場。」

  現時亞洲有數個主要的演藝博覽,例如日本的橫濱國際表演藝術博覽(YPAM)、韓國的PAMS及BPAM,香港的HKPAX亦箭在弦上。各大城市都在暗中比拚,希望成為國際演藝中心,促進藝術發展提升文化軟實力之餘,亦打造城市名片帶動文旅發展。香港要強化其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定位,HKPAX將是其中重要的一步棋,至於其成效如何,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