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市場轉好契機 海納百川吸新股上市
莊子雄 香港工業總會主席
香港交易所於6月就《企業管治守則》及相關《上市規則》條文修訂進行諮詢,範圍涵蓋董事會效能、獨立非執行董事的獨立性及多元化等方面,對香港金融市場和上市公司均有深遠影響。
改善企業管治以提升透明度和問責性,無疑是提高投資者信心和促進金融市場及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一環,然而改革措施必須審時度勢,進退有度,否則徒添企業合規成本而無助改善管治,最終令有意來港上市的公司望而卻步。
增合規成本無助改善管治
此次修訂建議的一個重點是提高對獨董的要求,包括限制獨董最多兼任6個董事會職位,並將任期上限硬性規定為9年。港交所的原意是確保獨董的獨立性,並確保他們能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參與公司的事務。然而,這在執行上對上市公司構成挑戰,也無助改善企業管治,因為優秀的獨董需要具備行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在香港這彈丸之地要為2,300家上市公司尋找合資格的獨董本已相當困難。「多元化」要求也會增加上市公司尋找合適人選的難度。
修訂建議從多方面增加了上市公司的合規壓力,包括定期董事會績效評估、董事培訓及披露董事技能列表等,對中小型上市公司必然構成沉重的營運負擔。規定在管治報告中披露董事會技能列表,雖然提高了公眾對董事的了解,卻忽略了組建高效董事會所需考量的多方面因素,如董事的個性、價值觀及專業背景等。為符合要求,上市公司可能會任命能滿足多元技能組合要求的人員,而非真正適合督導公司發展的高質素人選。長遠而言,這將不利於企業發展。
港交所的修訂建議旨在提升企業管治,可以理解。不過今次的建議確實難收果效,只會徒添企業合規壓力。
市場未穩改革需慎
雖然近日港股表現良好,但上市公司尤其是中小型企業的價值仍未被反映,新股上市(IPO)市場尚未完全恢復。更重要的是,中小企此時推行急進的改革措施,既無助反映其實質價值,對IPO市況亦帶來隱憂。因此,港交所應盡力保持市場穩定及謹慎行事,避免對市場造成過大的衝擊,更應聚焦於提升及反映公司的實質價值,方能更好地支持市場健康發展。
港交所提出修訂建議的原意是維持市場投資者信心,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需與全球主要金融中心看齊,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環球市場中保持對國際企業和投資者的吸引力。港交所今次提出的多項修訂建議,明顯較其他主要交易所更為嚴格。例如上文提及為獨董的任期和兼任董事會的數目設立嚴格規定,便不是主要交易所的常見要求。紐約交易所和納斯達克並沒有對獨董擔任的職位數量設定硬性規定,僅向上市公司提出建議,最終由企業自行決定其企業管治政策。
長期以來,香港金融市場成功的關鍵在於監管與發展之間取得微妙的平衡。港股市場對企業管治監管一向屬國際水平,行之有效,在2022年上一次修訂《企業管治守則》之前,港股市場是全球最活躍的IPO上市集資市場之一,上市集資額長期位居全球前列,而其間整體上市企業管治水平從未為人詬病。在此基礎上再行提高企業管治要求固然可以滿足部分機構投資者所求,但近年機構投資者入市意慾低迷,與企業管治不夠嚴厲似乎風馬牛不相及。
穩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必須海納百川。適當的監管是工具,交投暢旺、上市集資其門如市才是終極目標。最近股市久逢甘露,期望港交所把握這一勢頭,保持市場氣氛,以減低上市及合規成本為目標,待日後市況回穩,上市及集資額回復當日之勇,才是考慮加強管治建議的適當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