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商合作創新規劃打造可持續地產市場

  李婉茵 高力研究部主管

  早前由高力香港舉辦的《高力領袖論壇》,邀得包括特區政府發展局局長甯漢豪、香港理工大學實務教授(規劃) 和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總監凌嘉勤等超過100名嘉賓及業內翹楚,連同高力香港各類範疇的專家,匯聚思維,探討香港未來的住宿市場,從土地供應和投資角度把握人口結構變化的機遇。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於其主題演講中,明言香港正面臨舊區的住屋挑戰和新市鎮的發展機遇,政府正積極透過市區重建計劃和建造北部都會區來應對城市衰退問題,並藉以增加多元化香港的住屋供應,政府希望透過更多的針對性政策措施,以鼓勵私營機構參與,以加快願景的進程。

  探索適應人口變化合作模式

  凌嘉勤則補充指,基於人口結構的變化,包括老齡人口的上升趨勢、海外及國際人才的湧入以及可預見的學生宿舍供不應求情況,香港的住宿規劃需要創新解決方案,提出如共居住屋、專門的學生宿舍和長者生活設施等等,探索合作模式,如共融住屋和重新利用過渡性住房,以打造一個可持續和包容的香港住屋環境。

  由兩位主講嘉賓的演辭可見,香港未來的住宿需求呈現更多樣化,其中政府和私人機構的協同參與及分工,顯得尤為重要,過往房屋政策的制訂,均偏向以整體性出發,故相關發展項目容易因市場逐利的傾向而有所傾則,對於建立更具包容及可持續性的房地產市場顯得力有不足。

  提供更大誘因激活板塊發展

  惟隨着社會人口結構的改變、經濟發展成熟,以及國際化的人口組成,各類型人口群組對於住宿的需求,也不再僅限於居住,而更着眼於生活,對住宿的單位以至整體社區的規劃,有着更獨有的需求。故此可以預見,未來在房地產的私人投資,將變得更策略性出發,因此政府的政策傾向也理應更具策略及微觀性。舉例而言,就學生及老齡人口的住宿及配套建設,宜在政策及土地供應的設計上,除了考慮整體的投資氣氛外,予以更大市場誘因,從而驅動先行者參與,有利於激活板塊的發展及市場投資動力。

  更多具體的策略及深刻的討論焦點,高力將匯集重點於月內發布,筆者亦會於本欄道出當中的發展意義,建構讀者對於未來香港房地產發展的視野,參透其中的挑戰及機遇。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