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選明倒數一個月】美選戰成金錢遊戲 燒錢無上限
政客籌款變「第二份工」 只顧滿足金主懶理民生
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大選將於11月5日正式投票,明日踏入距離大選倒數一個月,候選人的「銀彈攻勢」更趨激烈。彭博通訊社指出,美國對於政治競選開支少有法律限制,令選戰成為「金錢遊戲」,資金更充裕的一方普遍勝算更高。選戰被金錢騎劫,令美國政客幾乎只顧籌款,勝選後忙於滿足金主的需求,將關注民生的承諾拋諸腦後。
美國選戰戰線漫長,可持續數月甚至一年,為各大「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PAC)長期籌款打開大門。1976年,美國最高法院在「巴克利訴瓦萊奧案」裁定,獨立競選開支受憲法第一修正案言論自由保護,只要個人「獨立於任何候選人」,他們即可花費無限資金、宣傳自身政治觀點。2010年,聯邦法院又將範圍擴展至企業、工會和非牟利組織,只要它們「獨立運作」,即可變相成為PAC的資金來源。
10年競選開支增加33倍
政客競選資金不但取之不盡,更是用之不竭。1976年的巴克利案裁決稱,國會不能對任何聯邦候選人設定競選開支上限,意味候選人可以無限花費競選資金。智庫OpenSecrets統計,2010年擴大聯邦選舉籌款範圍後,PAC的競選開支從當年的6,300萬美元(約4.9億港元),激增至2020年的21億美元(約163億港元)。
在金錢遊戲下,美國政客們幾乎將籌款視作「第二份全職工」。非牟利組織Issue One研究顯示,一名國會參議員想要成功連任,競選期間每日平均籌款需達1.56萬美元(約12.1萬港元),每隔兩年就要競逐連任的眾議員,該數額需達7,200美元(約5.6萬港元),「政客們忙於籌款,他們處理選民關切事務、制訂法案、監督行政部門的時間,都會大幅減少。」
由於聯邦法律根本不限制資金花費方式,部分PAC甚至成為美國政客「合法貪腐」的工具。Issue One研究稱,美國國會議員幾乎很少將PAC的資金捐給政治盟友,反而經常大肆揮霍,將競選資金花在出國旅行、豪華酒店、高檔食肆等奢侈開銷中。
修憲限制資金幾乎不可能
報道指出,美國近年有聲音呼籲提出憲法修正案,賦予國會限制企業無限提供競選資金的權力。然而想要通過憲法修正案,需要國會兩院超過三分之二議員贊成,再得到四分之三的州議會批准才能生效。在政治分歧嚴重的美國,幾乎不可能實現。
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美國選民相信政府「多數時間會做正確決定」的比例,已從1972年的52%,急跌至今年4月的22%。約72%受訪選民坦言,他們希望當局限制選舉資金開銷,更有85%的選民坦言,被金錢遊戲騎劫的美國競選活動,會令好人更難競逐公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