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影展 關錦鵬與年輕人對話 新浪潮導演有顆愛港心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楊奇霖)9月28日,第八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大師·對話」活動「關錦鵬—人在香港」於平遙電影宮「站台」露天劇場舉辦,香港名導關錦鵬也是本屆電影展「羅伯托·羅西里尼榮譽」評審主席,影評人、電影製作人、策展人湯尼·雷恩擔當主持人。關錦鵬除分享從做場記、助理編導到成為當紅副導演、導演的經歷外,並認為香港電影新浪潮導演都有顆熱愛香江的心。
當天,1,500個座位滿滿當當。不僅劇場內反響熱烈,電影宮大廳裏的直播大屏前,也坐滿了觀看的年輕人,足見這位享譽國際的電影導演、製片人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對話中,關錦鵬提到,中學時代在香港的培正中學,後來參加了學校劇團,做幕後也當演員,發現自己蠻喜歡表演。在浸會大學讀傳理系的時候報名了無綫電視的藝員訓練班,但每次看到自己演出的時候,覺得非常不上鏡,「那個階段有很多大家都認為是非常棒的導演,包括許鞍華、譚家明、徐克、章國明等,我被安排做幕後工作,比如場記、助理編導。通過觀察他們怎麼調教演員,怎麼跟攝影師溝通,我在他們的身上學到很多。後來到八十年代初,整個電影環境非常好,這些導演都被邀請到電影市場來拍長片,因此形成了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包括許鞍華、譚家明、章國明、徐克、嚴浩等導演,我就跟着他們當副導演。」
關錦鵬多次提到對導演前輩們的崇敬,也提到自己慢慢成為很「紅」的副導演:「我那個時候真是一個蠻搶手的副導演,一個電影還沒做完,正在做後期,下面一個電影的導演就找我了,就要開始同步要做前期的籌備,真是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我的第一棟房子就是用做副導演賺的錢買的。1985年,有老闆願意投資,說關錦鵬你自己試試當導演啊,這樣在1986年我就拍了自己的第一個電影《女人心》,由周潤發、鍾楚紅、繆騫人演的,那時候我28歲。」
港片黃金時代類型片具個人特色
當湯尼·雷恩問及,如何在香港影壇開始一個新的類型創作?關錦鵬說:「當時,香港電影工業在某個程度上是商業性的,所謂的商業性是指走類型電影道路。比如說,八九十年代有很多類型電影,像黑社會電影、愛情電影、喜劇、懸疑等,但是你可以有自己拍電影的風格。」
「我很幸運的是,當時找我當導演的是珠城電影公司的老闆梁李少霞女士,那時她已經投資了電影,包括章國明的《點指兵兵》,麥當雄的《靚妹仔》。所以這個公司已經建立了一定的個人風格,非常鼓勵年輕導演在公司製作自有風格的影片。某個程度上,香港電影新浪潮也非常感謝這位女士。」關錦鵬提到,《女人心》票房很好,但是第二部影片《地下情》票房非常不好。
後來,拍攝李碧華的小說《胭脂扣》,關錦鵬的個人風格得到市場認可,「原來的小說的重點是在梅艷芳飾演的如花在陰間等不到她的愛人,便去八十年代的香港再去找她的愛人。從小說改編到電影的時候,我因循自己,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做有關香港三四十年代『塘西風月』的資料收集。我把重點放到三十年代如花與十二少的感情關係上面。我沒有想商業不商業的問題。結果到頭來,不管評論也好,票房也好,《胭脂扣》都拿到蠻大的回報。」
「從某種程度上講,許鞍華、譚家明這些導演,讓不光香港本地的觀眾,甚至亞洲其他地區,甚至更遠一點的歐洲、美國等,都認識到香港電影新浪潮。我想非常感恩地說,是新浪潮給我們這些稍晚一點才開始在八十年代中拍電影的導演提供了機會,那時真的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關錦鵬說,「還有孫瑜導演、費穆導演,我認識這些導演都是因為香港電影中心和香港國際電影節。我們那時候有幾個都喜歡電影的朋友,去電影節看完以後到香港大會堂面對維港的海邊聊電影,很晚都不願意回家。」
關錦鵬愛藉電影表達愛港之情
關錦鵬分享,拍《阮玲玉》時,他放棄去拍傳統的人物傳記片,而讓張曼玉本人作為演員介入,「某種程度上,張曼玉在演阮玲玉的電影,也回顧了自己作為那個年代的時代女性,應該有自己堅持的態度。用這樣一種形式來傳達阮玲玉這個人物,也傳達了張曼玉去演阮玲玉過程中女演員自己的一些非常個人的感受。」
當湯尼·雷恩問及,有評論界人士質疑內地的一些導演是為了取悅外國觀眾拍影片時,關錦鵬答:「其實香港電影新浪潮像許鞍華這類的導演,是因為香港電影工業的商業性才會拍類型電影多一些。但是他們也有各自的風格和想說的故事,他們並沒有想要賣給外國或者吸引到外國觀眾。反而他們的初心是非常純粹的,徐克的《蝶變》也好,《第一類型危險》也好,這些電影不商業嗎?非常商業,但是他們有想要表達的內容。特別是許鞍華、譚家明、徐克這些導演,那時候的新浪潮電影能夠讓觀眾感受到,這些導演關注自己出生、長大、身處的城市、空間,他們愛香港。其實他們的初心在這,對這座城市的關注,對這座城市的愛。」
關錦鵬提到,「無論是做副導演,或者說我自己做導演拍《女人心》《地下情》《胭脂扣》,我都願意花一年多時間找資料,並沒有說要討外國觀眾喜歡,我的很多片段都表達對香港的一種感情,電影裏面某些片段呈現出來我對香港這個地方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