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有價

  沈鴻穎 學研社成員、文字工作者

  啟德體育園將於明年首季開幕,萬眾期待啟用後,能一解現時香港大型演出場地緊缺,有助推動發展「演唱會經濟」。提到「演唱會經濟」,無可避免與「追星」掛鈎,事實上今時今日,「追星」產生的龐大收益,絕不能輕視。

  筆者也曾「追星」,好明白就算平時「死慳死抵」,也不惜一切「落重本」奔赴演唱會的心情。曾追到首爾睇演唱會,參加專為外國遊客而設的「全球套餐」,行程包含兩日一夜入住指定酒店、參觀藝人經紀公司開設的周邊產品店及餐廳用膳、專車接送來往演唱會現場、獲贈紀念品等,當然演唱會結束後少不免還會旅遊一番,例如報團入電視台到音樂節目打歌現場、到各大韓劇拍攝地或明星去過、經營的店舖「打卡」,消費不少。一場演唱會背後配套「一條龍」式的服務之餘,連結不同產業,以影視娛樂激活經濟,韓國可謂做得相當出色。

  而在亞洲其他地區,演唱會經濟同樣發展蓬勃。2024年1至8月,SUPER JUNIOR、Ed Sheeran、五月天、宇宙人等接連在台灣高雄舉辦演唱會,吸引超過95萬人次、約30億元觀光產值。Taylor Swift今年3月新加坡開唱,也為當地帶來近30億港元的經濟效益。再看內地,近年娛樂演藝產業高速發展,「追星」、演唱會亦帶動旅遊發展,去年大型演唱會跨城觀演比例達68%,跨省觀演則有52%,全國演出市場總規模達739.94億元,創歷史新高。

  香港這方面明顯已落後,本地演藝業不似昔日星光輝煌,當紅的男子團體也未及紅遍亞洲的程度,要吸引外客來追甚難。政府要落力邀請更多具影響力的歌手來港開唱外,也應研究每次演唱會周期的酒店、餐飲、景點等連結,吸引旅客跨城觀演並留港帶動消費。長遠而言,振興文化、影視等相關產業,以文興旅、以旅興城方為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