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專家:氣候和金融應多方面更緊密合作

● 巢清塵表示,國家氣候中心研發的自然災害風險地圖,為未來的整體投資和規劃提供相應的信息。 郭木又 攝
● 巢清塵表示,國家氣候中心研發的自然災害風險地圖,為未來的整體投資和規劃提供相應的信息。 郭木又 攝

● 趙艷霞稱,極端天氣事件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或傳導到了金融領域,氣象跟金融因而有了很密切的合作。 郭木又 攝
● 趙艷霞稱,極端天氣事件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或傳導到了金融領域,氣象跟金融因而有了很密切的合作。 郭木又 攝

  香港文匯報訊 地球氣候變化與社會經濟影響深遠。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巢清塵在演講中提出,氣候和金融高度緊密關聯,無論是從制度建設和國際合作,還是在推動一些技術創新的工具方法,以及在構建相應的產品體系和服務體系,以至支持銀行和金融界在投資未來的解決方案,氣候氣象可以和金融更緊密合作。

  巢清塵表示,過去的100年大概是過去12.5萬年以來最暖的時期,而最近的十年跟工業革命時期相比已經上升了1.2攝氏度,大量的科學研究也表明這些影響主要是由於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造成的。由於跟氣候有關的這些極端事件佔到了90%以上的自然災害的比例,造成了大概84%的經濟損失和92%的保險損失。巢清塵以圖例解釋稱,全球不斷地變暖,造成了更多對健康包括勞動生產力效率的大量的降低。因此,在這麼大的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就需要銀行業在風險評估和量化分析方面給出風險轉移的解決方案,在包括綠色投資、一系列的資產管理方面,更要重視氣候變化的問題,以及綠色低碳、減排等。

  港巨災債券體現金融業界貢獻

  巢清塵提到,香港在2022年專門針對颱風發布了首個巨災債券,因此金融行業可以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重要貢獻。

  自然災害風險地圖助投資規劃

  她又稱,國家氣候中心已經研發了針對10種自然災害風險地圖,通過這些風險地圖和歷史災情,還有歷史理賠的這些數據,就可以更好地來作相應的定價的分析。通過大模型和相應的預測,可以進一步做未來的損失評估,為未來的救災和理賠提供一個很好的支持。而這些信息都可以為未來的整體的投資和規劃提供相應的信息。

  中國氣象局金融氣象重點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趙艷霞說,極端天氣事件頻發,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或傳導到了金融領域,包括證券,特別是期貨交易都要參考一些氣象風險的變化,所以國際上把氣象災害風險納入到了決策和管理當中,氣象跟金融有了很密切的合作。

  攜手四金融部門合建協調機制

  她表示,團隊為金融行業已經研發了一個可應用的工具指數的服務平台,中國氣象局牽頭與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和中國證監會4個機構將聯合發布文件,預計10月份會發布。

  她指,文件總的目標是到2025年要形成一個業務協同保障有力的金融與氣象協調機制的一個初步建立,到2030年要營造有利於氣象與金融協同發展的政策環境,體制機制和標準體系的建設,即氣象如何在賦能金融的高質量發展,或者在為金融的風險減量風險管理當中發揮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