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政策制定要同步評估就業影響

●《關於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意見》提到在體制機制上要推進戶籍、用人、檔案等服務改革,消除地域、身份、性別、年齡等就業歧視。圖為求職者在應聘。資料圖片
●《關於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意見》提到在體制機制上要推進戶籍、用人、檔案等服務改革,消除地域、身份、性別、年齡等就業歧視。圖為求職者在應聘。資料圖片

  中央首次出台「24條」:實施就業優先戰略 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在中國經濟增長壓力加大、人口結構變化的宏觀背景下,中共中央、國務院19日對外發布《關於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意見》。文件提出,把高質量充分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先目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促進財政、貨幣、產業、價格、就業等政策協同發力,提高發展的就業帶動力。文件提到要擴大數字經濟、綠色、康養等產業的就業增長點,在體制機制上要推進戶籍、用人、檔案等服務改革,消除地域、身份、性別、年齡等就業歧視,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障覆蓋,全面取消在就業地參保戶籍限制。這是新時代以來,首次從中央層面出台的促就業指導性文件。

  就業不僅事關經濟社會發展,更是最基本的民生。當前中國面臨經濟增速下行與高齡少子化的人口結構巨變,2018年中央首次提出就業優先戰略,隨後「就業優先」寫入黨的二十大報告,今年中央首次提出「構建就業友好型發展方式」,中央要求各類宏觀經濟政策要圍繞「就業」這一中心。

  以不發生規模性失業風險為底線

  此次中央文件提出促進就業的24條意見,強調「以不發生規模性失業風險為底線,持續促進就業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推動實現勞動者工作穩定、收入合理、保障可靠、職業安全等」。

  從宏觀政策層面,中央此次強調,健全就業影響評估機制,重大政策制定、重大項目確定、重大生產力布局要同步開展崗位創造、失業風險評估,構建就業友好型發展方式。

  「過去很多政策出台沒有進行就業評估,很大程度上加劇了就業困難。」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李長安引述數據指出,此前對互聯網、教培以及房地產市場產業政策的調控,對勞動力市場造成直接影響。這些行業過去提供了大量高質量、高附加值的崗位,2021年,互聯網、房地產、教培為大學應屆畢業生提供了56%的崗位,但到2022年三季度降至26%,優質崗位流失,進而加劇更多行業的就業競爭。

  此次中央文件提出,要支持各類經營主體穩崗擴崗。綜合運用財政支持、稅收優惠、金融支持、社會保障等政策,引導各類主體更好履行穩崗擴崗社會責任。

  在扶助經營主體穩就業的同時,要拓展就業增長新空間,數字經濟、綠色產業、康養領域有望受到政策支持。文件提出,拓展數字經濟就業新空間,大力推進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支持平台經濟健康發展,做好數字轉型中的崗位挖潛、職業轉換。增加綠色就業新機會,積極發展節能降碳、環境保護、生態保護修復和利用等綠色產業。開闢康養就業新領域,發展銀髮經濟,促進健康與養老、旅遊、休閒、食品等產業深度融合,催生新的就業增長點。

  完善覆蓋全民的就業公共服務制度

  在體制機制改革方面,文件提到,完善覆蓋全民的就業公共服務制度。堅持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完善服務清單,強化常住地、就業地服務責任,推動就業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廣覆蓋、用人主體廣惠及、就業創業全貫通。

  文件表示要保障平等就業權利,推進戶籍、用人、檔案等服務改革,消除地域、身份、性別、年齡等影響平等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和就業歧視,暢通社會流動渠道。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推動用人單位及職工依法參加社會保險,健全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社會保障制度,全面取消在就業地參保戶籍限制。推動失業保險、工傷保險、住房公積金向職業勞動者廣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