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美自身欠產能 「關稅牌」 無助改變行業結構

  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總統拜登今年4月宣布,美方擬調查中國在造船和海運物流領域所謂「不公平經濟行為」,或對停靠美國港口的中國製造船隻徵收關稅。《金融時報》引述船舶航運業專家分析,美方試圖以「關稅牌」打壓中國造船業,但美國本身的造船業多年來一直落後,幾乎無力競爭市場份額,即使打壓中國也無法令美國造船業獲利。

  美企已數十年未出口船隻

  分析師普遍指出,以美國現有造船能力,希望在短時間內奪回重要市場份額的想法荒謬。國際海事戰略諮詢公司董事長尼科爾指出,美國建造一艘大型航運船隻的成本,幾乎是中國等地的3倍至4倍,「實際上,美國造船企業已經數十年沒有出口船隻,幾乎沒有為國際市場生產。」

  專注海事航運事務的傳媒《勞埃德日報》市場事務編輯威爾明頓也分析,相較美國,中國擁有完善的造船業產業鏈,製造全球超過95%的貨櫃,全球規模最大的10個貨櫃港口中,有7個位於中國,「中國造船廠設備先進、建設效率高,還擁有一支靈活且技術先進的勞動力隊伍。」

  日本和韓國作為造船業另外兩個主要國家,近年將重心轉向價值更高的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和低碳排船隻。韓國一間造船廠高層指出,現時造船業市場規模龐大,「我們的產能和勞動力資源有限,無法消化所有訂單,中國造船廠完全有能力生產部分LNG運輸船。」

  航運諮詢機構德魯里散貨航運高級經理沙蘭指出,美國打關稅牌或會影響中國造船廠,「但美國和其他國家都難以有足夠產能,彌補市場缺口。」野村證券分析師前川健太郎也稱,「美國想要僅通過徵收關稅,就徹底改變行業結構尤其市場競爭力,將會非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