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忌閉門造車 多了解社會實況

●張建華經常與農民交流。 受訪者供圖
●張建華經常與農民交流。 受訪者供圖

  香港特區政府近年積極投入大量資源並推出多項政策,吸引全球頂尖學者和科技企業來港,促進香港本土創新科技生態的發展,締造多元經濟結構。張建華認為,這展現了香港經濟不是只仰賴金融貿易,同時在創新科技領域上,能夠生產出優質產品和服務。

  讚港科研環境媲美英美

  投身香港科研30多年的張建華提到,相對歐美等先進地區,過去香港對創科的投放明顯不及。然而,隨着近年國家和特區政府支持香港創新科技領域的政策和大力投入資金,本港優秀學者獲得科研資助的機會增加,經費充裕,社會和學術環境穩定,干擾相對較少,「大學對我們最大的要求就是好好教書、好好做研究,給你充足的機會申請經費和帶領學生做研究。」

  他認為,現時香港的科研環境,相較於美國、英國等地的一些大學甚至更為優越,他對此感到非常幸運。

  不過他認為,科研不能閉門造車,應積極參與外部交流,多參加會議和學術討論,與國際頂尖學者交流,更要保持開放的思想和態度,聯繫社會,將科研知識轉移至實際應用。

  他說:「如果只是呆在實驗室裏關門做研究,你怎麼知道市場需求的是什麼技術?你怎樣確保你的成果能轉化為實際應用?因此,不僅要深入研究,還需外出了解社會政策和產業現況。以農業為例,我需要了解農民的種植方式,同時與研究相關技術的人交流,了解其產品的生產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