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分析】企業需預判榴槤市場趨勢 分散風險
從「榴槤刺客」到「榴槤自由」,其背後折射的不僅是價格趨勢的轉變,更有政策上的變化。「今年6月,國務院總理李強訪問馬來西亞,也為我們帶回來了更多的新鮮榴槤,尤其是貓山王。這標誌着馬來西亞榴槤對華出口步入新的發展階段。」鹽田港冷鏈產業園項目部副總經理任征宇表示。
多國榴槤角逐中國市場,讓榴槤的供應量變大、銷售壓力增加,只能以低價銷售來吸引消費者,但與需求市場不對等的是,榴槤的成本在近幾年持續高漲。據中國海關數據顯示,榴槤的進口價格已從2015年的每公斤約11.8元(人民幣,下同)飆升至2021年的33.1元,短短六年間價格翻了三倍。這其中有兩方面原因,包括榴槤高昂的跨境運輸成本和關稅,以及榴槤作為熱帶水果,保質期短且需人工採摘,這些環節同樣增加了不少成本。
對此,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企業與市場研究中心副主任鄭天騁認為,中國對東南亞國家開放榴槤進口政策,其實是一個國家大戰略。「中國有大量的工業產品可以輸出給他們,但他們並沒有太多東西可給到中國,所以像榴槤等水果開放進口,其實也有政治因素的考量,要在國際關係中尋求一個平衡。」
可做榴槤乾糕點等預製品
鄭天騁指,對消費者來說,如果榴槤選擇變多了、價格下來了,也是一個好事,只是對企業來說可能會造成在短期內有大量產能堆積的問題。「這個時候企業就需要提前預判榴槤市場趨勢,分散風險。例如如何從供應鏈角度去優化成本、如何加強品牌建設,還有探索榴槤產品的加工。」鄭天騁認為,榴槤作為高端產品,並未覆蓋全部中國人口,這對企業而言就有市場空間,企業可以考慮做榴槤預製品,如榴槤乾、榴槤糕點等,可以給單一的產品做增值,將蛋糕做大。「當然,榴槤還有一些藥用及美容價值,這個也是亟待中國企業去挖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