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廊】信手拈來的文學講座
侯為標
金秋時節,川西平原仍熱得讓人無語。咱惹不起躲得起,填了張公休假條,抓起幾本書,來到一個叫石門村的地方去乘涼。剛住下第二天,市作協秘書長就給我打電話,請我參加周五舉辦的一個文學講座活動,並負責採寫活動的資訊通稿。
放下電話,心裏湧出一種本能的抵觸。倒不是我不愛學習,也不是不虛心。類似的文學講座,參加過不少次,對那種正襟危坐、課堂式的分享,早就有審美疲勞。照本宣科的演講內容大同小異,時常讓人聽着哈欠連天。我甚至固執地認為,碼字主要還是靠作者自己的天賦加持,並非一兩堂講座,就能讓人立馬開悟,有脫胎換骨的提升。我聽過不少名家講座,時至今日,也沒寫出什麼名堂,並沒有名家附體的靈光一閃。
不過,臨時工作群的一則小貼士,讓我眼裏頓時放光。得知講座嘉賓是青年散文家吳佳駿時,心裏有一絲莫名的期待。像打了雞血一樣,立馬收拾行裝打道回府。
和吳佳駿曾有過一面之緣,也是多年的微信好友,但平時交流不多。加之我對自己的文字,總缺少那麼點自信,一直沒有勇氣給他私傳稿子。不外乎逢年過節時,禮節性的一聲問候,交往不鹹不淡。吳佳駿作為一名文學期刊的編輯,在散文圈有一定的知名度。他的散文有呼吸有體溫,既有文學氣息,又有煙火味道,美得令我嫉妒。《我的鄉村我的城》《小魂靈》《小街景》《行者孤旅》等,都是放在我床頭櫃上的枕邊書。
說句掏心窩子的話,好幾次,都想大段抄他的散文,為我借鑒所用。若不是擔心背負「抄襲」的罵名,也許真就這麼幹了。想到資訊通稿,我不敢疏忽。便在微信裏交流,請他把「PDF」演講文檔傳給我先消化一下。
意外的是,他居然回覆沒有準備文檔。我一臉懵圈,兩個多小時的講座,難道連個提綱都沒有?這得有多麼強大的內心啊?這樣不按套路出牌的演講,我還頭一次遇到,簡直顛覆我對以往一些講座的認知。第二天上午,講座如期進行。吳佳駿左肩挎着一個灰白相間的布袋,袋子上,竟印着醒目的「偏見」二字。毫不掩飾自己的稜角和個性,我甚至看到了他胸有成竹,嘴角上揚的弧度。
事先準備好的筆記本電腦,被晾在一旁,連滑鼠都沒碰一下。他以「我編過的好小說好散文」開篇,分享自己對小說、散文的編審體會。結合對莫言、余華、史鐵生、李娟等名家名作的解讀,闡述自己對好小說、好散文的審美標準和理解尺度。脫口秀式的講座,從頭到尾不卡殼。沒有套路,更沒有套話,都是實操性很強的乾貨。和那種嚴謹有餘、活潑不足、照着PDF文檔念台詞的「老幹體」演講相比,完全是兩碼事。百餘名文學愛好者洗耳恭聽,沉浸在他出口成章的文字海洋裏,沒有人悄悄上洗手間或出去抽煙。
《文心雕龍·知音》言:「凡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我知道,吳佳駿看似信手拈來的演講,實則是他日積月累,海量知識的積澱在發酵,是水到渠成、長期修煉的功底使然。也許我無權對某些講座形式指手畫腳,只是個人更喜歡吳佳駿這樣信手拈來,打破固有講座模式的即興發揮。年輕作家身上敢於挑戰,博學健談的那股朝氣,好些天都在眼前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