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話要說/拒絕記者入境 美英做得還少嗎?\梅若林
美聯社一名法籍駐港攝影記者早前申請工作簽證被拒,在西方一些傳媒口中成了「打壓新聞自由」的「力證」。然而,且不說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入境政策,僅以美西方而言,記者被拒入境、被拒簽甚至整間媒體都被取締,這樣的例子還少嗎?他們又有何資格攻擊指責香港!
要攻擊香港的新聞自由,得先讓數據說話。
首先是香港現時的駐港外媒機構數量,非本地及內地媒體共有73間;而截至2021年4月數字,駐港外國媒體共有628名持工作簽證的外籍員工,較2020年同期增加了98人,增幅達18.5%。
這些數字說明了兩件事,首先是海外駐港傳媒機構不只美聯社一間,還有其他72間非本地及內地媒體;其次是駐港外國記者的人數在這幾年其實有錄得上升趨勢。如果要評斷香港的新聞自由受到打壓以至不斷減少,那外國駐港記者數量上升應如何解釋?而除了美聯社,香港還有另外70多間海外及內地媒體,這數十間媒體又是否每間都有記者被禁止入境?答案很明顯不是。既然如此,單憑一宗美聯社記者被禁入境的個案,就延伸至整個香港的新聞自由狀況,難道不是太武斷了嗎?
美聯社記者被禁入境香港,我們要關注的也不應是其記者身份,而是他之前在香港做了什麼、是否違反了香港的法律。
據西方媒體稱,該記者曾為美聯社拍攝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的在囚照片。光拍攝照片難說有什麼問題,但美聯社利用這些照片來作出什麼樣的報道,卻值得留意。翻查資料,相關報道在去年8月時刊出,報道強調照片中的黎智英「看起來顯得更瘦」,又放大黎的囚室沒有冷氣、要冒着陽光在鐵絲網場地內單獨散步,又指家屬親友只能探望時隔着玻璃通過電話與其對話。
這樣的內容到底是「客觀報道」還是「看圖編故事」?是在「報道真相」還是在「干預司法公正」?相信讀者不難作出判斷。從這個角度考慮的話,拒絕相關記者工作簽證,完全合情合理。此舉並不意在所謂打擊新聞自由,而是要維護司法獨立,確保涉國安案件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得到公平公正的審訊。假設換在美國或英國,若有俄羅斯媒體的記者拍攝在囚的美英國安疑犯,美英當局又會作如何反應?是會繼續給予工作簽證、還是立即遞解出境?
再者,如同前述,今次事件極其量只能稱之為個別事件,香港還有數十間外媒和數百名駐港記者,有多少媒體的記者被禁止入境?又或者有多少媒體政府勒令要撤出香港?之前《自由亞洲電台》、《華爾街日報》等反華媒體撤離,都是其自己下的決定,政府根本完全沒有作出任何行動。由此可以說明,特區政府根本從來沒有打壓過外國媒體以至香港的新聞自由。
再退一步說,香港的入境政策對比起外國,包括美英等西方國家,可以說已經十分寬鬆。去年俄羅斯擔任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國,外長拉夫羅夫本應美國紐約主持會議,卻被美拒發放簽證,連隨行的俄羅斯記者也被禁止入境。美國的所作所為完全脫離了國際法規定,不但無視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義務,甚至還反過來單方面杯葛俄羅斯,連俄羅斯記者的合法採訪權利都置之不理。這才是貨真價實的打壓新聞自由。
除了美國外,英國在針對俄羅斯記者方面亦同樣不遑多讓,2019年,一名俄羅斯新聞機構的記者因為簽證未能順利延期,未獲英國當局任何解釋,就要與家人一起被迫離開英國。當時俄羅斯還提出派遣其他記者來代替,但英國政府卻無一例外地拒絕發放簽證。上述美英兩國的例子,採用的是大包圍式的拒簽和釘牌,幾乎直接將整個駐當地分部連根拔起。按某人的標準,如果香港禁一個記者入境就是侵犯新聞自由,美英這樣又算什麼?
單從禁止記者入境而言,在美英等西方可謂司空見慣。那為何一有西方媒體記者被拒簽,就要遭到這麼多非議?美聯社記者被禁入境跟美英等針對式舉措比起來近乎不值一提,更加與新聞自由無關,如果想藉此抹黑香港,不但注定失敗,也只會自暴其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