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年國慶/中國外交工作碩果纍纍\劉兆佳
新冠疫情肆虐期間,中國的外交工作難以展開,中國也因此難以通過外交工作開拓廣闊的國際空間。新冠疫情結束後,中國不遺餘力地主動、積極和有效推進外交工作,取得了纍纍碩果,有力遏制了美國在國際上孤立和遏制中國的圖謀和行動、開拓了廣闊的國際經濟活動空間、大幅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影響力和話語權、廣泛宣揚和推廣了中國的政治理念、也在中國的引領下強化了全球南方的團結和在國際事務上的角色。此外,中國在促進全球和平和發展上的作用不斷上升。對中國的發展而言,外交工作的開展讓中國得以在較為和平與安全的環境中落實國家的發展戰略,其中尤其重要的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
中國外交工作主軸是元首外交和主場外交,而國家領導人和外交官員的頻繁出訪和在國內接待外賓也是重要外交工作。過去兩年,比較重要的外交活動包括中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峰會、中國─中亞峰會、習近平主席到沙特阿拉伯進行國事訪問、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三次和第二十四次會議、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五次會晤、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習近平主席到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進行國事訪問、習近平主席與美國總統拜登在舊金山會晤、俄羅斯與中國深化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中非合作論壇等。此外,不少重要的外國領導人,包括法國和德國領導人多次到中國進行訪問。所有這些外交活動和工作對拓展中國的國際空間都具有積極意義。
中國在推進世界和平上的努力也是有目共睹的。中國提出了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方案、促進了巴勒斯坦各派系的團結和與阿拉伯國家一起提出推動巴勒斯坦問題早日解決的《北京宣言》。誠然,在美國從中作梗下,烏克蘭危機和巴以衝突不可能在短期內解決,但中國對解決這兩場衝突的立場和擔當,確實代表了世界上絕大多數愛好和平的國家的共同立場,為中國在道義上和責任擔當上贏得了國際社會的認同和讚賞,顯著提高了中國的國際聲譽。
推進世界和平努力有目共睹
必須認識到的,是中國的外交工作是在總體國家發展戰略下貫徹執行的,其目標是為了開拓有利於中國發展的國際空間。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發表的中共二十大報告中闡明了中國外交的基本方針。他強調:「我們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定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倡導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旗幟鮮明反對一切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毫不動搖反對任何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行徑」。「我們完善外交總體布局、積極建設覆蓋全球的夥伴關係網絡,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
外交部長王毅對7月通過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有關外交的部分作出闡釋,指出外交工作要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營造良好外部環境,具體工作包括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維護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積極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服務;推進「三大全球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走深走實,引領共謀發展;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完善;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攜手建設世界現代化;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安全保障;堅持和加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建設堪當時代重任的外交隊伍。
過去數年,特別是過去一年,中國在貫徹其外交戰略上的工作碩果纍纍,茲摘其較重要的簡單講述。
首先,縱然美國不會放棄其遏制和孤立中國的意圖和行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認識到其所策動的對華貿易戰、科技戰、意識形態戰和外交戰並沒有取得上風,反而要為此付出沉重代價。俄烏衝突和巴以衝突已經令美國在政治、道德和軍事層面焦頭爛額,因此希望在起碼未來一段時間穩住與中國的關係,避免出現「三線作戰」的困局和敗局。習近平與拜登的元首會晤為極為緊張的中美關係稍微降溫,讓中國得以在一個「較好」的中美環境下,利用這個為期不會太長的「機遇期」加快推進自身的發展和為日後的嚴峻國際形勢做好準備。
第二,法國總統、德國總理、意大利總理、西班牙首相、荷蘭首相和其他歐洲國家領導人到中國進行訪問強化了中國與歐洲的經貿關係,而習近平主席到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的訪問也有相同的效果。儘管在美國的脅迫下,歐洲在政治上仍然對中國不太友善,一些歐洲觀察家甚至懷疑和譴責中國意圖分化歐洲,但歐洲的一些大國深知中國對歐洲和自己在經濟上的重要性,因此不斷謀求在對華政策上有更大的自主空間。更為重要的,是大部分歐洲大國越來越不願意為了支持和配合美國遏制和包圍中國的策略而與中國交惡,從而讓中歐關係有不斷改善的空間。
第三,中國與俄羅斯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彼此戰略合作和互信的廣度和深度都達到了新的水平。中俄兩國的雙邊貿易額屢創新高,尤其在能源合作上。中俄本幣結算的規模越來越大。中國參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開發的機遇越來越多。中國和俄羅斯將與朝鮮就中國船隻經圖們江下游出海航行事宜開展建設性對話。中俄朝三方於圖們江的新合作計劃將會重大改變該區的經貿和地緣政治,而此計劃對中國而言在戰略和軍事上則特別有利。
第四,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更加鞏固和提升。經過多年的經營,即便彼此在領海問題上仍有爭端,而菲律賓更在美國的慫慂下不時挑釁中國,但整體而言東南亞國家與中國在經貿上的關係比美國更為密切,而在政治上也越來越與中國親近。去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與時任越共總書記阮富仲舉行會談,雙方宣布中越兩黨和兩國關係的新定位,在深化中越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基礎上,攜手構建具有戰略意義的中越命運共同體。此舉挫敗了美國拉攏越南制衡中國的圖謀,強化了兩個社會主義國家的互信和合作。
另一個提升中國在東南亞地位和影響力的舉措,是柬埔寨於8月5日破土動工德崇扶南運河計劃。這條中國資助的運河的目標是要將柬埔寨首都金邊連接到泰國的暹羅灣,會減少柬埔寨在運輸上對越南的依賴,但卻會強化它與中國的關係,亦令中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地位有所提升。
第五,中國在中東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中國的崛起和美國在中東的政策的失敗,讓中東地區的大國比如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和埃及越來越有條件擺脫美國的羈絆,增加戰略自主程度和提升與中國的關係。中東國家對美國的安全保證越來越不信任,巴以衝突後阿拉伯國家乃至伊斯蘭世界與美國的關係愈趨緊張等重大事態發展,都對中國與中東國家的關係的發展有利。中國在結束巴以衝突、推動巴勒斯坦建國、加沙地區戰後重建和維護中東和平上的角色越來越突出。中國和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呈現此消彼長的態勢。
第六,中國與非洲國家的關係長期以來都處於良好狀態。冷戰結束後,隨着中國的崛起,中國對非洲的貿易、投資、援助和基礎建設在數量上越來越大,令彼此的關係不斷攀升。今年9月隆重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進一步推進了「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將中非合作推上前所未有的高質量水平。
中國話語權感染力不斷提升
第七,中國在東南亞、中亞、中東和非洲的地位和影響力的不斷增強。推動了「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縱深發展,讓中國得以通過各種基礎建設更廣闊和密切地把歐亞大陸和非洲在地理上、經濟上、通信和人心上連接起來,逐步形成一個愈趨整合的龐大的區域經濟合作體,從而不斷擴寬中國的國際經濟空間,也讓美國遏制中國的意圖難以得逞。
最後,中國在意識形態上的話語權和感染力也因為外交工作不斷取得成效而逐步提升。中國式現代化越來越成為其他國家重視和借鏡的發展和治理模式、中華優秀文化越來越廣泛傳播、中國在全球安全、發展和文化上的倡議越來越受到國際重視、中國倡議的新國際秩序理念越來越得到其他國家的認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全球越來越深入人心、而中國對西方發展模式、制度和價值觀的理性批判也越來越在國際上引發反思。凡此種種,都讓中國的軟實力在世界上不斷攀升。
總之,近年來中國在外交上的顯赫成就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的極好的獻禮和祝願。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榮休講座教授、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