睹蛟龍號真貌 學生立志科研

  國產載人潛水器訪港 分享深海考察成果

  國家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首台7,000米級大深度載人潛水器「蛟龍號」,近日於西太平洋完成首個國際深海科研考察航次後,昨日隨母船「深海一號」科考船首次訪港。科考人員並透過連串活動,與香港科研人員、市民大眾特別是青年學生分享考察成果。在歡迎儀式上,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希望活動能夠啟發更多香港年輕人投身深海研究,積極參與國際深海大科學計劃。有登船參觀的香港學生形容,能近距離認識國之重器,啟發自己立下科學志向,期望未來有機會為祖國科技出一分力。

  「蛟龍號」及「深海一號」歷時45天的2024西太平洋國際航次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並創下多個「首次」紀錄,包括是我國開展的首個大洋國際共享航次、「蛟龍號」首次搭載外籍科學家下潛等,強化了國家與國際社會在深海治理上的合作,並向世界展示了國家對全球海洋事業的貢獻。

  昨晨7時許,「深海一號」緩緩駛進並停靠尖沙咀海運碼頭。香港特區政府官員、立法會議員、科學界代表及中小學生等,登船一睹國之重器的風采,參觀及聽取科研人員匯報科研考察成果。卓永興在歡迎儀式致辭表示,今次既是「蛟龍號」首次訪港,也是我國深海大洋領域科考船時隔18年再訪香港,此次訪問既標誌着國家在載人深潛科考技術的重大進步,也充分體現了中央政府對香港海洋科研發展及生態保育的關心和支持。

  3名香港科學家參與科考

  該航次首席科學家、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主任許學偉昨日介紹,是次任務歷時45天,船員團隊一共由60人組成,包括18名來自5大洲、9個國家和地區的科考隊員,當中有3名是來自香港的科學家;期間共進行18次「蛟龍號」載人深潛,獲得並帶回617件寶貴的生物樣品,主要包括珊瑚、海綿、棘皮動物及其他魚蝦等,其中發現10多個疑似新物種,「這些沉甸甸的樣品背後,實際上都是代表着我們『蛟龍號』的作業能力不斷提升。」

  3名香港中小學生昨日有幸能夠登上「深海一號」參觀,並近距離一睹「蛟龍號」真貌,除了留下難忘印象,也啟發他們的科學志向。福建中學附屬學校小六生黃柏翹表示,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樣本室,在當中看到很多採集自深海的生物,例如海百合、海星和珊瑚等。令香港華仁書院中一生鄭卓祈最印象深刻的,莫過於近距離親眼見到「蛟龍號」這台國之重器,「平時只能在網上或郵票中看到。」他說,自己向科學家了解到在潛水器內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及情況,「他們不顧危險都潛到深海執行任務,這令我非常敬佩。」

  今次的參觀交流活動,加深了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熱誠。夢想希望成為一名海洋生物研究員的福建中學附屬學校小六生蘇家榆坦言,曾經認為這個夢想是遙不可及,很艱難才能夠實現,但與科學家交流、獲得他們熱情的解答疑問後,「我覺得與夢想的距離更近了一步。」鄭卓祈則希望,未來有機會在軍事或航天領域,為國家科技設備的研製盡一分力,為祖國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