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讀者/了解你的聽眾是誰\米 哈

  從朋友口中聽到一個故事,道聽途說,未知是真是假,但故事本身甚有教育意義。話說,一位公認善於說故事的名人被邀請到一家歷史悠久的保險公司,分享說故事的技巧。

  當這位名人教授了兩三個技巧之後,台下有一名資深保險從業員舉手發問:「老師,在你教下一個理論之前,可否先給我們說一個讓我們想繼續聽你說下去的故事呢?」這件事的後續,不用冗言,名人說出一個接一個故事,都不能滿足聽眾的要求,從台下而來的挑戰性問題此起彼落,場面尷尬。

  朋友問我:「如果在台上的名人是你,你會怎樣應對呢?」我答:「沒有辦法,除非可以時光倒流到開口說第一句話之前。」

  我不認為那位名人虛有其表,他確實是一名有經驗的說故事者,只是他犯了一個越有經驗的人越容易犯的錯誤:沒有弄清楚你的聽眾是誰。當一個人說出動聽故事的成功率越高、擁有的演說技巧越多,他越容易漠視聽眾的獨特性,因為自信的底下埋藏了一個念頭:我的故事能夠打動所有人。

  但,事實不可能如此,哪怕世界上有一個故事真的可以打動所有人,它打動人的形式也不可能千篇一律。回到那位名人的尷尬場面,台下的一句「老師,在你教下一個理論之前……」明確說明了聽眾的不滿:不要紙上談兵。

  就算名人懂得說故事的技巧,但當他以「老師」的身份去「教導」台下一眾每天在實戰中要以故事打動客人的保險從業員時,他的「教導」頓時成為了「紙上談兵」。這件事指出了一個說故事的大原則:信任,是說故事的關鍵。

  當說故事的人不被聽眾信任,再多的技巧,也只是花拳繡腿,更會令聽眾越來越不耐煩,而建立信任的第一步就是了解你的聽眾是誰,確保你清楚他們的性別、年齡、職業,以至更多的背景資料,好讓你可以說好你想說的故事,也是聽眾期待想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