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見錄/趕書市\胡一峰
中秋節前,「我與地壇」北京書市開市了。書市是讀書人的「大集」。手機裏和書有關的群裏,大家招呼着「同去同去,於是一同去」。趕書市可分兩派,趕早派和趕晚派。趕早的理由是去晚了好書就沒了。趕晚的理由是閉市前書更便宜。在書市買書,主打的就是個物美價廉。趕早趕晚兩派一求物美,一求價廉,都有道理,但各自的道理都是個體經驗,無法以概率證之。
趕晚派這樣駁斥趕早派:書市上的書越賣越少是肯定的,但是各書入各眼,買主對好書的定義各不相同。而且整個書市期間,大部分書商都會補貨。每天的書不一樣,你又如何預測哪天邂逅夢中情「書」呢?來得早不如來得巧,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最可口的那一條卻未必是第一條。
趕早派如此反駁趕晚派:趁着閉市前降價賣掉的書,價值本就不高。買書淘書可不是掃貨。逛書市既然是為了享受淘書之樂趣,當然選擇越多樂趣越多,應該趁着書多人氣旺的時候抓緊感受。
我之所以能列出如上辯駁,因為趕早派和趕晚派同居在我的身體裏。每一次得知書市開張的消息,這番辯難就會在心中自動上演一次,爭來爭去,二十多年勝負未分。人過中年,經濟上雖略寬裕,但不知是因為精力漸衰還是興趣固化,或者兩者兼而有之的原因,讀書速度變慢、數量變少、口味變窄,加之蝸居書滿為患,買書的動力沒前些年那麼大了。趕一次書市更像老和尚下山,看看花花世界,得些俗世氣息便罷,燈紅酒綠,魚膏肉脂,不必多嘗。
既然如此,趕早趕晚全憑心情與天氣。選一個無聊的下午,擇幾處有趣的書攤,翻翻揀揀,偶得一兩本恰好「長」在最近興趣點上的書,便承包了幾個月的閱讀幸福。即便空手而歸,也不再自責在趕早或趕晚間選錯邊、站錯隊,而是以九斤老太的語調憤然作嘆:這書市啊,真是一年不如一年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