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一城文脈 知古都春秋 解碼安陽的文化自信

●蜿蜒穿行於太行山間的紅旗渠總幹渠。 資料圖片
●蜿蜒穿行於太行山間的紅旗渠總幹渠。 資料圖片

●河南安陽的中國文字博物館。   資料圖片
●河南安陽的中國文字博物館。 資料圖片

●遊客在殷墟考古文旅小鎮留影。   資料圖片
●遊客在殷墟考古文旅小鎮留影。 資料圖片

●參觀者在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新館內觀看展出的刻辭卜甲。    資料圖片
●參觀者在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新館內觀看展出的刻辭卜甲。 資料圖片

●殷墟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   資料圖片
●殷墟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 資料圖片

  3300多年前,商王盤庚率眾來到洹水殷地,繁盛的城市文明、燦爛的文字文明和發達的青銅文明匯聚,書寫了早期中國的出彩華章。自此,「百姓由寧,殷道復興」。悠悠洹水,巍巍太行。作為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安陽既是中華文明的根脈地、中國漢字的起源地,也是紅旗渠精神的發源地,一山一河間,蘊含着連接歷史與現在的密碼。《周易》發源地、岳飛故里、漫畫之都……匯聚在安陽身上的「文化標籤」越來越多。透過這一千年古都的華麗轉身,可以獲得形成城市文化新格局的成功經驗。●綜合新華社報道

  「要通過文物發掘、研究保護工作,更好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年輕一代要繼承和發揚吃苦耐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摒棄驕嬌二氣,像我們的父輩一樣把青春熱血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沿着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安陽從千年文脈延綿中感知來路,在革命精神中砥礪奮進,在高質量發展中闊步前行。

  一城文韻傳三千年文脈

  安陽好,千古鄴台都。安陽城邊,古老的洹河穿殷墟而過。夜幕下的河畔,氣勢恢宏的殷墟宮殿宗廟區、規模龐大的王陵區、星羅棋布的手工業作坊、莊重大氣的殷墟博物館依次被燈光點亮,流光溢彩。

  1928年10月,當考古學家董作賓在安陽小屯挖下第一鏟黃土,拉開殷墟持續發掘的序幕時,安陽這座城市便被濃墨重彩地記錄在中國歷史上。2024年2月,殷墟博物館新館正式開放,持續近百年的殷墟考古成果得以集中呈現。

  「因為殷墟,中國信史上推至商代。以殷墟為支點,往前為探究更早的文明提供了抓手,往後開啟了3000餘年連續不斷、多元一體文明的格局。」殷墟考古隊原隊長唐際根說,在諸多實證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發展的關鍵遺址中,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殷墟無疑是最重要的一處。

  隨着中國文字博物館全面建成開放、安陽市文體中心建成並投入使用、曹操高陵遺址博物館和殷墟博物館相繼開館,一批彰顯安陽特色的文化地標串聯起三千年歷史。據統計,2024年上半年,安陽市共接待遊客4,314.99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374.91億元人民幣。

  從遙遠殷商一路走來,步入安陽古城,文峰塔、高閣寺、魁星閣……眾多飽含歷史韻味的古建築與遊人相映成景,古城安陽在歷史與現實中穿行。

  一片甲骨貫文字古今

  行走安陽,街頭巷尾的公交站台、道路窨井蓋,處處都有甲骨文元素,就連無意間拐入的一家老字號小吃店,都能尋到甲骨文的蹤影——這是獨屬於安陽的浪漫。

  1899年,沉睡3000多年的甲骨被清代學者王懿榮發現。此後,一代代中國學人焚膏繼晷,隱藏在神秘甲骨中的文明密碼被破譯。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這個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穿越數千年成為人類共同的記憶遺產。

  「作為中華文明傳承的載體,甲骨文記錄了中華民族前進的足跡,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卓越智慧和偉大創造精神。」安陽市文物局局長李曉陽說。

  近年來,安陽在擦亮「殷墟甲骨文」歷史文化標識、打造「中華字都」上不斷發力,努力讓甲骨文融入城市肌理,以喜聞樂見的方式走進群眾生活。

  社區、公園、工廠、學校、村莊……遍布安陽的105座甲骨文書屋,不僅提供優質閱讀資源,還引入甲骨文最新研究成果和文創產品,成為安陽百姓身邊的「詩和遠方」。

  一渠鑿群山紅旗精神永在

  夏日裏,太行山綠意葱蘢。鑲嵌在山腰的紅旗渠,如一條墨綠色的綢帶,靜靜流淌。往來的到訪者在青年洞刻着「山碑」的石壁前駐足,感受紅旗渠精神的永續傳承。

  「紅旗渠修建過程中,300名青年組成突擊隊,經過1年5個月的奮戰,將地勢險要、石質堅硬的岩壁鑿通,這個輸水隧洞被命名為『青年洞』。」每次走到青年洞前,紅旗渠景區講解員申彥茹都會心潮澎湃,她的爺爺正是紅旗渠的建設者之一。

  20世紀60年代,安陽林縣(現林州市)人民為解決苦旱,決定開鑿水渠,引漳河水。10年時間,削平1,250座山頭,鑿通211個隧洞,鑿出一條「希望之渠」,讓當地從此結束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歷史。「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歷久彌新,不斷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

  今天的紅旗渠之於安陽,已不單純是一條澆灌50多萬畝土地的水渠,更多是精神的火種。這座寫滿「奮鬥」的古都,正在為紅旗渠精神續寫新時代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