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禁令今聆訊 美媒批政府誇大國安威脅

  「不斷使用藉口 為不相干事項增加虛假緊迫感」

  香港文匯報訊 短片分享程式TikTok和母公司字節跳動提出法律挑戰,尋求禁制美國政府封殺TikTok,美國哥倫比亞特區上訴法院定於周一(9月16日)進行聆訊,聽取口頭辯論。美政府以所謂「國家安全」為由,要求字節跳動剝離TikTok,否則予以禁制,《華盛頓郵報》對此批評說,「更大的威脅是美政府不斷使用這一藉口,為毫不相干的事項增加虛假的緊迫感。美政府不斷誇大言辭,將太多事情貼上國家安全威脅的標籤。」

  TikTok在全美用戶達到1.7億,該平台去年表示,美國用戶上傳超過55億條影片,在全球範圍內播放量達到逾13萬億次。TikTok表示強制剝離並非可行選項,在技術、商業和法律上都「不可能實現」。該平台亦指出相關禁令違反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賦予公民的言論自由權,以及憲法禁止剝奪公民權法案條款規定,即未經司法審查,不得透過立法方式對個體進行懲罰。

  《華郵》:政府無權阻接觸任何言論

  《華盛頓郵報》批評稱,參議院委員會沒有就TikTok禁令舉行聽證會或發表相關報告,國會沒有公開任何相關發現,以佐證為何區別對待TikTok與其他所謂「外國對手控制」的應用程式。該報章還指出,眾議院委員會發布報告,表達對所謂「錯誤信息、虛假信息和宣傳」的擔憂,但政府沒有權利阻止美國人接觸報告中所謂美政府認為的「分裂性敘述」,相關言論亦受到憲法保護。

  《華盛頓郵報》強調,美政府推出TikTok禁令,要求美國民眾相信政府,但先入為主地認為民眾不能被信任,無能力辨別。該報還諷刺稱美政府應對疫情政策失敗,卻要求民眾相信對相關政策的批評為虛假信息。

  專家:國安成美政府無底洞

  《華盛頓郵報》引述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德雷玆納在美國《外交事務》雜誌發表的《所有一切如何成為了國家安全》一文,文中表示「國家安全成為了無底洞,深到可以容納從食品安全、愛滋病、生物和基因危險、貧窮、環境惡化、鈷和鋰等特定供應鏈等各種事物」。德雷玆納警告,「政策企業家(Policy entrepreneur)將他們最關心的議題包裝為國家安全擔憂」,以獲取政府資源。而在TikTok一事中,《華盛頓郵報》指出「國家安全」的藉口掩蓋了美政府試圖「控制言論」。

  美政府要求字節跳動於明年1月19日剝離TikTok,TikTok和司法部均要求法院在今年12月6日之前作出裁決,以便為可能進一步上訴至美國最高法院預留時間,確保在禁令生效前有機會獲得更高層級的法律裁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