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畫圖溝通開始 壯大基建產業鏈

●2017年,在塞爾維亞E763高速公路第三標段路基施工現場,中塞工作人員在討論施工方案。 資料圖片
●2017年,在塞爾維亞E763高速公路第三標段路基施工現場,中塞工作人員在討論施工方案。 資料圖片

  「一片汪洋,項目部、工地全被淹沒,直升機把人從項目部樓頂上解救出來。」山東高速國際合作公司投資部部長徐軍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2014年E763高速公路還沒開工,就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水,項目組先遣人員變成了「災民」。

  花一年說服採中國工藝

  E763高速公路位於塞爾維亞南部,山高林密,沼澤遍布,地基鬆軟,曾被人稱為公路工程的「禁區」。特大洪災過後,地質情況又發生了變化。三標段經過沼澤地的2.7公里道路最難修,如同在「水豆腐」上修路。項目組採用反挖填砂、拋石擠淤等方式,填築石塊高達9米,回填砂層達到15層,一層層「鋼筋鐵骨」讓「水豆腐」變成了穩固的地基。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出色表現得到塞方高度認可,該公司又承接了第四標段修復升級工程。

  建設中的困難遠比預估的大。以中塞兩國工程師之間的交流為例,他們各自執行本國的標準習慣、工藝習慣,且英語都不是母語。最後就各自畫一張圖紙,大家採用最原始的畫圖方式交流。山東高速國際合作公司安全質量和項目監督部部長郭恒燕表示,為了說服塞方改變跨鐵路橋現澆混凝土的設計,採用中國更成熟的預製吊裝工藝,項目組竟然用了一年的時間,不僅要通過各種文件、資料去證明,還要說服工程師、監理、設計師。

  最初基本材料供應不足

  徐軍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高速公路施工不僅要有資金,還要有工程技術人員、施工隊伍、機械設備、材料等基本條件,在塞爾維亞修高速卻要從零開始。彼時,郭恒燕任E763高速公路項目組計劃合同部經理,當地就連水泥、混凝土、石子這種最基本的材料都供應不足,尋找材料供應商都非常困難,產能、供應時效更是難以保證。

  在徐軍看來,E763高速公路項目帶動了塞爾維亞當地整個基建產業。建設之初,當地一家護欄生產企業僅有一條生產線。2020年,徐軍再去該企業時,企業已有4條生產線,不僅供應塞爾維亞公路、鐵路,還供應黑山等周邊國家。

  「塞爾維亞交通基礎建設產業鏈如今已經很成體系!」徐軍說,正是通過E763高速公路,當地的供應商和專業分包單位逐漸壯大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