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場利率下降 利中國產業鏈供應鏈

●余凌曲建議中國進一步推進服務業領域制度型開放。
●余凌曲建議中國進一步推進服務業領域制度型開放。

●美聯儲降息降低了美元資產的吸引力,外匯交易需求增加,也意味着全球匯率面臨大幅波動風險。
●美聯儲降息降低了美元資產的吸引力,外匯交易需求增加,也意味着全球匯率面臨大幅波動風險。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發展與國資國企研究所執行所長余凌曲表示,若美聯儲和歐洲央行等降息,將有利中國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在全球市場利率下降和流動性增加的背景下,中國企業「走出去」發展面臨的國際投融資、市場准入等營商環境有望得到改善,可以更好利用RCEP、CPTPP、DEPA等全球或區域合作機制,開展海外併購、設立海外研發中心、設立海外製造基地、進行海外跨境的產能合作等方式參與全球資源配置和全球市場布局,支持內地構建更加穩定、多元的產業鏈供應鏈網絡。

  外匯需求增 匯率或大幅波動

  他稱,內地也要積極應對歐美降息帶來的負面影響和風險挑戰。近年來中國加大金融開放力度,國際投資者在內地股票、債券、外匯等金融市場中所佔比重不斷提升,降息可能導致國際熱錢加快湧入內地金融市場,同時國際金融市場的大幅震盪也可能導致內地金融市場發生「共振效應」,影響內地金融市場和宏觀經濟穩定運行。

  余凌曲認為,美聯儲降息將令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加劇。近期伴隨着美聯儲降息概率的增加,黃金、比特幣等資產價格大幅波動,今年以來比特幣累計上漲了50%,非美元貨幣顯著升值,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從去年9月底的7.3左右下跌到今年8月底的7.1左右。歐美降息將導致全球金融市場流動性增加和投資者風險偏好上升,這意味着金融市場將面臨更多的交易者、更大的交易量,也更容易出現「追漲殺跌」現象。同時,美聯儲降息降低了美元資產的吸引力,投資者在全球金融市場尋找機會,外匯交易需求增加,也意味着全球匯率面臨大幅波動風險。

  把握機遇 進一步放寬外資准入

  他建議,中國應抓住美聯儲降息時間窗口,促進外資外貿穩中提質。歷史經驗表明,全球主要經濟體降息將催生新一輪跨境投資、國際貿易增長「熱潮」。中國要在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清零」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服務業領域制度型開放,爭取在金融、教育、養老、醫療、科技等外資關注的關鍵領域降低准入門檻,擴大開放範圍,進一步放寬外資對中國企業投資限制。「一帶一路」沿線市場潛力大,中國企業需開發出更多適銷對路、優質優價的產品,提升「中國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此外,國家需建立支持中國企業「出海」專項政策、產業聯盟和風險分擔機制,構建「以我為主」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