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中醫藥發展 民建聯倡增設地區「治未病中心」

  圖:民建聯昨日發表《推動中醫藥發展倡議書》,建議多管齊下優化中醫藥服務。
  圖:民建聯昨日發表《推動中醫藥發展倡議書》,建議多管齊下優化中醫藥服務。

  【大公報訊】記者龔學鳴報道:2023年施政報告提到政府會積極推動中醫藥發展,而民建聯一項調查發現,中醫服務深受市民的信任和歡迎,因此民建聯聯同香港註冊中醫學會認為,現時正是推出措施推動中醫藥發展的好時機,有針對性地解決目前中醫界存在的痛點難點,經一系列調研後,昨日發表《推動中醫藥發展倡議書》,就影響香港中醫藥產業提質、增效、升級的突出問題進行了梳理,並提出了政策建議。立法會議員陳永光表示,民建聯和香港註冊中醫學會希望助力本港中醫藥發展,疏通窒礙中醫藥發展的不利因素,紓緩本港的醫療體系壓力,為香港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豐富香港多元發展。

  調查:逾六成人指中醫服務不足

  民建聯於今年7月進行的一項關於市民對中醫服務的意見調查,調查以電話問卷方式,訪問了505名18歲以上香港市民。數據顯示,接近六成受訪市民過去一年有尋求過中醫服務,惟接近六成半受訪市民認為現時政府資助的中醫服務不足夠。較多受訪者指較難預約籌位,或住所附近沒有合適的公營中醫診所,令他們放棄選擇公營中醫服務。

  針對公營中醫服務不足情況,陳永光建議政府須多管齊下,提供更多政府資助中醫服務。包括:增加十八區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建議在人口密度較大的區,逐步增加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數量並同時增加資助服務籌額,以滿足市民需求;增強在地區康健中心的中醫服務,建議政府加強地區康健中心及提供的中醫服務的社區宣傳工作,讓更多市民了解地區康健中心的服務範圍。

  調查顯示,逾八成受訪者均認同,政府有需要加強合理使用中藥產品的普及教育。民建聯建議在地區康健中心增設「治未病中心」,在每所康健中心聘請中醫師,向市民提供養生食療及改善生活及工作習慣的意見,及向市民提供中藥用藥及中醫治療的建議。

  學者籲培育跨學科中醫人才

  香港註冊中醫學會副會長、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院長林志秀表示,在中醫藥人才發展上,建議增加大學中醫教育資助學額,發展跨學科中醫人才,建議政府對中醫藥跨界發展的趨勢和人才需求進行調研,制定具有前瞻性和針對性的長期規劃,以此制定增加大學中醫藥教育資助學額,支持跨學科中醫藥人才培養。

  香港註冊中醫學會副會長、香港中醫中藥界聯合總會副主席林蓓茵指出,在中醫藥文化發展上,政府可以將中醫藥博物館、「藥材街」、雷生春堂等極具中醫藥文化的景點活化為中醫藥文化旅遊路線,推動特色旅遊,給予遊客耳目一新的體驗,弘揚中醫藥文化。除此之外,建議政府覓地設立「中醫藥養生體驗中心」,包含中醫治未病體檢中心、中醫養生美容館、中醫藥文化館等元素,透過香港「背靠祖國、聯通國際」的獨特優勢把傳統中華文化推廣到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