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專欄/香港氫能之路:探索國際經驗及區域合作\水志偉、蕭逸駒、何文懿

  面對全球日益激烈的氫能發展競爭趨勢,歐盟執委會近日宣布將制定更為嚴格的氫能補貼規則,旨在確保氫能補貼能夠增強歐洲本地企業在氫能市場的競爭優勢,這舉措反映了氫能作為新興能源在全球廣受重視與快速發展的現狀。

  目前,全球已有超過40個國家制定了氫能發展戰略,眾多大型經濟體更是將氫能科技視為工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以日本為例,該國不僅在公共交通領域大規模引入氫能巴士,還將氫能供應到社區。英國則通過3.15億英鎊的工業能源轉型基金推動工業領域向氫能轉型,並已設立低碳氫能標準,要求氫能生產商生產過程符合淨零排放要求。

  內地憑藉其在氫能領域的技術領先與成本優勢,正穩步前行。香港作為國際大都市,更應敏銳捕捉這一機遇,與內地合作加速氫能產業的布局與發展。今年6月,特區政府發布《香港氫能發展策略》,不僅為香港在氫能領域繪製了全面的計劃藍圖,以回應市場趨勢,並穩步推進氫能發展。

  作為能源轉型中的「潛力股」,氫能在交通運輸、電力生產、工業製造等多個領域的應用前景廣闊。策略將有助推動香港走向一個更綠色、可持續的未來。但是,要跟上全球氫能發展的快速步伐,香港仍有進步空間。

  政府在策略中雖已明確提出完善法規、制定標準的目標,但實際操作中仍需更加精確與國際化。筆者建議,政府可借鑒外國經驗,參考國際標準,制定符合香港本地實際情況的氫能技術和安全準則。例如2020年澳洲通過了八項國際氫能產業標準,覆蓋了氫能安全、燃料品質、氫氣分離和純化技術等方面。香港可盡快制定能夠確保安全性和擴大實用性的氫能法規和標準,為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探討與內地合作生產輸入綠氫

  在解決了以上兩個重要的監管指引後,香港需要解決氫供應問題。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產氫國,香港在氫能發展上擁有「背靠祖國」的優勢。因此,推動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合作,將有望大幅提升氫能的供應。特別是在2023年,內地首次摻氫天然氣管道燃爆試驗取得成功,證實了天然氣管道輸氫的可行性。

  同時,香港的煤氣管道覆蓋全港大部分地區,而香港使用的人工煤氣接近一半成分是氫氣。因此,透過政府和業界與大灣區氫能產業高地(佛山和廣州等城市)探討管道輸氫的可能性和摻氫比例,能穩定氫供應以及降低氫氣的建設和運輸成本。

  然而,要實現真正的零碳目標,香港必須增加使用「綠氫」——利用可再生能源進行電解水製得的氫氣。目前全球超過95%的氫能屬「灰氫」——通過化石燃料所生產的氫氣,這與淨零碳排放的目標背道而馳。香港地形和土地問題限制了可再生能源的生產,意味着本地綠氫製作難度極高。而內地在氫能的技術創新上已取得顯著成果,擁有先進和大量的電解水製氫裝置和儲運裝備,在生產綠氫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香港可探討與內地合作,生產輸入綠氫。

  香港作為國家的特別行政區和國際金融中心,可以利用國際化優勢,為國家在氫能領域的宣傳推廣和技術交流做出貢獻。通過加強與國際氫能組織和企業的合作與互動,香港可以成為中國氫能技術走向世界的橋樑。

  在推動氫能使用的過程中,政府需加強對公眾的科普教育,消除公眾對氫能安全的顧慮,為氫能的普及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綜上所述,氫能發展平穩啟航將逐步推動綠色能源的發展進程。通過改善法規、制定標準、借鑒國際經驗,以及加強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合作,推廣綠氫使用,香港有望在氫能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為實現「雙碳目標」和推動綠色能源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兼研究部聯席主管、高級研究員、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