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醫療科企落戶香港:商機大 專才多

  圖:多間醫療科技公司在港提供先進醫療設備。圖為港怡醫院。
  圖:多間醫療科技公司在港提供先進醫療設備。圖為港怡醫院。

  【大公報訊】記者易曉彤報道:來港落戶公司數目持續增長,投資推廣署今年首8個月共協助了9間醫療科技公司在香港開設或拓展業務,分別來自美國、法國、韓國和中國內地,總投資額約6000萬元。有研發磁力共振系統的美國公司認為,在香港進行醫療器械認證僅需7個月,較外國快,而且香港人才多、金融服務強,有利拓展業務;有研發醫療系統的內地公司則期望透過香港走向國際。已落戶四年、來自新加坡的醫療集團認為,香港面向內地龐大的市場,希望透過香港打通內地市場,目標獲得內地三甲醫院認證,與內地接軌。

  今年來港開設或拓展業務的公司,包括研發用於嬰兒、乳房和大腦專門診斷的磁力共振系統,來自美國的美時醫療;研發高對比3D影像設備的美國公司Koning Hong Kong;研發用於再生醫學的人工智慧醫療設備的美國公司Rain Biotech Solution;研發AI驅動合成CT的韓國公司Talos Medical Technology;以及研發血庫管理與智慧醫療系統的內地公司邁科公司等。

  「破紀錄速度」獲醫療器械認證

  美時醫療創始人及首席運營官楊思敏表示,公司開發了全球首台嬰幼兒專用磁力共振儀器,以及專為寵物檢查的磁力共振儀器。由於醫療產品需要獲認證,過往在歐盟國家和美國往往需要3至5年,但在香港由申請到獲得認證,時間縮短至7個月,他形容是「一個破紀錄的速度」,有利於新產品的出口。

  楊思敏說,公司已將辦公室、總部和廠房等搬進香港科學園。香港和內地擁有眾多人口,較易聘請專才。此外,香港亦有利於公司將產品申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美國專利及商標局和內地的專利。他又說,香港擁有完善的金融服務和證券交易所,目標未來會將公司上市。

  廣東邁科醫學科技公司董事長鄭新波表示,公司的產品得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認證,特別是在紅十字會和醫院輸血科應用的軟件中,是中國內地唯一取得認證的企業產品。他說,香港和內地,特別是深圳醫院之間的交流密切,而東南亞國家的居民到香港和廣東進行醫療救助的人口越來越多,因此計劃在香港開展產品的國際化研發升級,然後發揮公司在廣東的生產基地和技術人員的優勢,進行產業化,利用香港作為橋頭堡,走向國際。

  香港作跳板 申內地三甲醫院認證

  港怡醫院2021年起已在香港擴展業務,醫院首席執行官曾慶廉表示,香港面向內地龐大的市場,要讓內地的病人來香港的醫療機構接受治療,除了科研成績外,亦需獲得內地的三甲認證,讓他們明白醫院的水準已有一定的高層次,獲得其信任。公司期望利用香港作為跳板,申請三甲醫院認證,與內地接軌,打通內地市場。

  投資推廣署創新及科技總裁黃煒卓表示,今年1至8月,投資推廣署已協助9間醫療科技公司在香港開設或拓展業務,總投資額約6000萬港元,共帶來約120個工作機會。截至今年8月,投資推廣署協助來港落戶的公司已與去年看齊,數字持續增長。

  被問到近日美國政府發出「更新版商業警告」是否影響外國公司來港落戶,黃煒卓認為不受影響,重申香港的優勢在於將創科研發和商品化等集中,並能連接大灣區以至內地,面向東南亞以及「一帶一路」,市場龐大,是其他地方難以做到的,「很多公司看重商機,只要有一個穩定的營商環境、政府支持和市場吸引力,他們會願意來港落戶或拓展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