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扇雙面刺繡 支架雙面展示
展覽是一場與文物的「集體對話」,在修復團隊眼內,文物不是平面的,而是多面向,多角度,如何導讀入場的普羅市民窺探文物身上的歷史烙印,這就有賴修復師與策展人共同研究如何布展。康文署文物修復辦事處二級助理館長(公共藝術)陳永泉以一把嵌沉香木雕芝蘭圖團扇,清代(1644-1911)為例,「這把團扇實際上是雙面刺繡,傳統的平放展示下,公眾只能見到其一面內容,因此團隊研究如何進行雙面展示,最終我們為其自製了一個特殊的支架,既能直立支撐進行雙面展示,又不會讓支架損傷器物表面。」
身兼策展人的香港故宮研究員黃煒均表示,策展人負責展覽的策劃和管理,包括選定主題、挑選展品,並與修復師和研究人員合作,確保展品在展覽期間的安全和展示效果。他們會討論文物修復方法,確保展品呈現最佳狀態,並給出展廳和展櫃環境控制的建議,以防文物受損。他舉例道,「一件文物的展示策展人需要從視覺角度考量,但同時要和修復師研究使用何種支撐物,採用什麼角度,才不會對文物造成傷害。」
研究人員負責深入研究文物的歷史背景、材質和工藝,提供學術支持,幫助修復師了解文物的價值和意義,他們需要分析文物的成分,確定年代和來源,並為修復方法和材料提供科學依據。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藏品修復主任梁嘉放舉例,「不少文物其實是殘缺不全的,一些器物上可能有曾經脫落的鑲嵌物,但未來也可能找到缺失的部件,尋回的部件是否屬於這件器物,是否屬於這個安裝位置,這都有賴研究人員根據專業知識和歷史資料進行研究。」
不少收藏家在文物修復中同樣也扮演重要的角色,黃煒均以夢蝶軒為例解釋,「他們捐贈的藏品中,一些是現存罕有珍品,甚至是孤品,在研究人員缺乏資料進行參考時,藏家對這些藏品的了解,以及他們多年來的經驗和所具備的學術知識對整個修復團隊都是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