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體育飯圈亂象系列之三】用商業邏輯樹偶像 粉頭擁「傻白甜」自重 打擊飯圈應該瞄準全鏈條

◆2022年全錦賽決賽階段,林高遠主教練張超曾因指出樊振東的不足,被樊振東的粉絲網暴。圖為樊振東與林高遠對決現場。新華社
◆2022年全錦賽決賽階段,林高遠主教練張超曾因指出樊振東的不足,被樊振東的粉絲網暴。圖為樊振東與林高遠對決現場。新華社

◆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鄒振東。
◆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鄒振東。

  飯圈文化入侵體壇並逐漸畸形化,令不少優秀運動員苦不堪言。但這種畸形並非毫無規律可循,稍微用心便可發現,其背後滿是「商業邏輯」。而粉頭等飯圈重要推手,在建立粉絲群之初便通過各種方法篩選單純的粉絲,以便其能夠在飯圈的粉絲經濟產業鏈中「攜粉自重」,但那些最底層的粉絲卻只能沉浸於為偶像網絡出征的「榮譽」中不能自拔。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弱傳播》作者鄒振東早前撰文曾指出,飯圈生態錯綜複雜,亂象的治理需從線上到線下全面覆蓋,觸及背後的利益鏈條。◆香港文匯報記者 蘇雨潤、李暢、凱雷 北京報道

  8月3日的巴黎奧運會乒乓球女單決賽,同來自國乒的陳夢與孫穎莎為全世界帶來一場精彩絕倫的巔峰對決。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面對贏得比賽的陳夢,直播鏡頭中看台上一位女粉絲居然對其豎起中指。事件引起坊間一片嘩然。

  東京奧運會時期的全紅嬋與陳芋汐,以及2022年全錦賽時期的樊振東與林高遠,也曾遇到過類似的情況。

  2022年全錦賽決賽階段,樊振東與林高遠對決,林高遠主教練張超於暫停環節在場邊指導時的聲音被直播平台放了出來。張超因為鼓勵林高遠,多次指出樊振東的不足包括傷病問題,讓林高遠「不要怯戰」,從而被樊振東的粉絲於微博網暴。事後樊振東對粉絲極端行為,在官方貼吧賬號中提出批評和斥責,但並沒有太大效果。

  同是中國隊的運動員,有些還是隊友或搭檔,為何在網絡上的待遇差別如此之大?其實這不過是再簡單不過的「商業邏輯」:孫穎莎今年23歲,排名世界第一;陳夢30歲,排名世界第四。就商業價值而言,顯然孫穎莎較陳夢更大,周期也更長。如果孫穎莎本次能夠奪冠,她將是國乒史上成長最快的大滿貫選手,其商業價值更巨大到不可估量。不說提前布局簽約,即便是對自媒體這種商業末端利益分配個體而言,也具有相當大的流量傾斜。陳芋汐與全紅嬋、樊振東與林高遠,亦是類似情況。

  粉絲篩選邏輯等同電騙

  本報透視飯圈系列報道出街以來,在網絡後台接獲大量讀者反饋。有讀者問,自己的姪女每日沉浸於網絡之中,為某一運動員與其他粉絲吵架罵街,「群裏也不給開工資,她這是不是飯圈?」

  事實上,類似年輕人進入飯圈逐漸「癲狂」的信息,香港文匯報記者在採訪時也遇到多人提起(見另稿)。但為何一個好好的年輕人會如此呢?

  有警方人士對香港文匯報記者稱,飯圈粉頭設置網群驗證以及苛刻的群規,實際用途大概率與電騙電話的邏輯相同:都是通過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去篩選目標群體。「是為篩選出思想單純以及容易號召和控制的粉絲,以擴大其在飯圈粉絲中的影響力,並可輕易於粉絲經濟的產業鏈中分得一杯羹。」

  加強對關鍵機構與人的管理

  有不願具名的品牌銷售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商業品牌而言,針對偶像的投資收益與風險其實一樣大。「投對了,粉絲便能夠成為商品忠實的客戶,但現時偶像的流量競爭激烈,品牌也最怕投資對象曝光率降低或突然塌房。」他表示,對金牌運動員而言,其商業價值是否能夠持續,在於其是否依然能夠站在領獎台的頂峰,此外便只有八卦話題一途。因為對品牌方而言,更換新的偶像投資顯然並不划算。

  鄒振東教授在文章中指出,飯圈生態錯綜複雜,明星(跨越娛樂與非娛樂領域)、平台、媒體、機構、贊助商及粉絲,各要素間因利益與興趣的交織,極易導致亂象的蔓延與邊界的模糊。他強調,飯圈亂象的治理需從線上到線下全面覆蓋,觸及背後的利益鏈條。明星工作室與粉絲組織作為連接飯圈各要素的關鍵中介,其領導者更是治理的關鍵所在。有關部門應加強對這些關鍵機構、組織與人物的分類管理,對其中的惡意挑釁底線者,要堅決打擊,打蛇打到七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