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走大灣區的棋手徐瑩:圍棋人生 落子無悔

◆徐瑩致力於傳播和推廣圍棋文化。    資料圖片
◆徐瑩致力於傳播和推廣圍棋文化。 資料圖片

◆第二屆「四洲盃」香港國際大學生圍棋公開賽,世界圍棋冠軍謝爾豪與現場一眾小學生粉絲合影。
◆第二屆「四洲盃」香港國際大學生圍棋公開賽,世界圍棋冠軍謝爾豪與現場一眾小學生粉絲合影。

◆在首屆「四洲盃」香港國際大學生圍棋公開賽上,聶衛平老師指導棋手對弈。
◆在首屆「四洲盃」香港國際大學生圍棋公開賽上,聶衛平老師指導棋手對弈。

◆徐瑩認為圍棋中蘊含着人生哲理。 資料圖片
◆徐瑩認為圍棋中蘊含着人生哲理。 資料圖片

  中式傢具、國畫、插花、盆景……在香港灣仔一處綠樹成蔭的多層洋房中,家居布置無不彰顯着女主人濃濃的中國情韻。在兩張太師椅之間,一副雅致的棋盤擺放在客廳的醒目位置,棋盤的線條縱橫交錯,似乎也映襯着她豐富多彩的人生。房子的女主人就是十多年前來到香港生活的徐瑩。作為中國圍棋職業五段棋手,她曾與八段棋手華以剛被稱為「黃金搭檔」,二人在電視上講棋的形象至今仍令眾多粉絲印象深刻。徐瑩曾多次獲得中國女子圍棋錦標賽和世界女子圍棋職業賽的個人和團體冠軍。從當年的職業棋手到如今的大學教授,從內地到香港,角色在轉換,生活在改變,但徐瑩的初心始終沒變——用自己的方式傳播和推廣圍棋文化。 ◆綜合新華社報道

  「很多人都說我的性格不像下圍棋的。」徐瑩一直都覺得自己像個習武之人,外向豪爽的性格中帶着一點隨性,頗有俠義之氣。

  5歲那年,北京一位老先生說徐瑩是塊練武術的料,但後來沒想到她竟與圍棋結緣,在這門號稱「靜坐的武術」中「揮動拳腳」,與對手無聲博弈。徐瑩8歲開始在北京什剎海體校學棋,幾年後就被北京圍棋女隊選中。由於在1987年全運會表現優異進入了國家少年圍棋隊,徐瑩後來成為圍棋世界冠軍馬曉春的學生。

  徐瑩首次踏上香港的土地是在1998年,她與講棋搭檔華以剛應邀從內地經香港赴澳門參加圍棋交流活動。雖然不是行程目的地,但回歸祖國不久的香港讓徐瑩心馳神往。第一次在香港參加圍棋交流活動更是讓徐瑩至今記憶猶新。那是在17年前的一個冬天,香港一家民間圍棋培訓機構舉辦全港兒童圍棋交流活動,徐瑩作為特邀嘉賓對香港的小棋手們進行現場指導。

  又過了些年,香港拔萃書院邀請徐瑩來校,為學生們開設一堂別開生面的圍棋普及課。「真的沒想到,後來我與香港這座美麗的城市從此結下如此深厚的緣分。」她說。

  以棋會友促文化交流

  2013年,徐瑩移居香港。與一些大眾文體項目相比,圍棋在香港相對冷門。雖在青少年圍棋普及上取得一定成效,「但很多香港本地家長對圍棋的認識還相對局限」。徐瑩認為,在香港推廣圍棋,不僅要教學圍棋技藝,更要通過圍棋這一載體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棋會友是一種很自然的交流方式。」

  如今,在深圳大學擔任副教授的徐瑩,每周都在深圳和香港之間穿梭,並把目光投向整個粵港澳大灣區。她在2023年成立了香港大灣區圍棋促進會並擔任會長,於當年和今年7月,促進會都在香港舉辦「四洲盃」國際大學生圍棋公開賽。徐瑩說,她希望把這個比賽辦成香港圍棋傳統賽事。此外,徐瑩還積極參與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青少年圍棋交流活動,不少香港的青少年圍棋愛好者到內地切磋棋藝,感受圍棋文化的魅力,「香港和內地的年輕人要多交流,圍棋就是一個很好的紐帶。」徐瑩說。

  勝負之外的東方智慧

  圍棋雖是競技體育項目,卻飽含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在徐瑩眼中,圍棋是一種在對抗中尋求和諧的競技項目,走好自己的棋,不一定要吃掉對方,這是超越勝負的東方智慧。

  金庸先生生前很愛下圍棋。上世紀八十年代,陳祖德、聶衞平等圍棋名人來香港都曾與金庸聚會對弈、以棋會友,其樂融融。金庸也從圍棋中獲得靈感,把棋局寫進小說,寫出深藏於黑白棋子之間的玄妙和智慧。徐瑩說:「真希望我能早點來香港,說不定有機會可以陪金庸先生一起下棋。」

  作為中西交匯的城市,許多外國人在香港工作生活。徐瑩也結識了一些外國朋友,他們對這黑白分明的棋子非常好奇。徐瑩耐心地向他們介紹圍棋相關知識和歷史,講解其中蘊含的中國文化與奧妙,令他們興趣大增。圍棋所蘊含的哲思尤其發人深省——競技雖有勝負,但棋子起落之間,大和小、得與失、全局和局部,就像人生,考驗着每一次選擇。

  對於徐瑩來說,近四十載圍棋人生,每一次選擇都像一場修行。她說:「今生落子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