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自由戲】古代王室專人製醬 醃菜愈臭愈下飯?
之前,在家中百無聊賴的時候,看到電視機正播放已經不是新劇的《尚食》。劇中太子妃(即明仁宗皇后張氏)正就着一場宮女廚藝比拚進行評比,其中提及一道菜,讚美道:「這道菜的『醬』很好,味道我未曾嘗。」常言道:「醬者,百味之將帥。帥百味而行。」沒有好的醬料作為引子,再好的食材都沒法激發出引人饞嘴的滋味。
醢人即是「發酵專家」
《周禮·天官》記載了一種叫做醢人的職務。醢,肉醬也,醢人也即是負責製作王室祭祀和食用的發酵食品的人。他除了會做肉醬,其實也會做其他醃菜。《周禮·天官》指出醢人是「掌四豆之實,以共王祭享之用」,並隨後列寫了一堆周王廷所用各種鹹味醬類發酵食品的具體名目。據《周禮》記,「凡王之饋,食用六穀,膳用六牲,飲用六清,羞用百有二十品,珍用八物,醬用百有二十甕」,充分說明了周代的醬款式類型已十分豐富。
《周禮·天官》的醢大抵是最早有關醬的記載。不過,光看名目,似乎還是不太理解醢為何物。幸好,東漢經學大家鄭玄為我們詳細說明了。首先將各種肉類原材料,改成肉丁、肉末狀,再拌入米飯、麴、鹽,然後加入美酒醃漬,並裝進罈子中封存一百天。其後,醢就自然形成了。
說到醢,此刻我腦海不禁泛起「紹興三臭」的印象。這「三臭」,一般是指臭豆腐、臭冬瓜和臭莧菜梗。臭豆腐我是會吃的,它雖然臭,但我並不抗拒,大概因為我接觸到的臭豆腐都已經過油炸,臭味被油炸香氣中和。但是,臭冬瓜和臭莧菜梗,我是絕對吃不下的。
紹興人獨愛「萬臭之源」
臭豆腐和臭冬瓜都是用醃製臭莧菜梗的鹵來做臭源,說它是「萬臭之源」其實並不過分。臭莧菜梗,顧名思義就是用莧菜的菜梗發酵而成。
據說這是古越人發明的,做法家家戶戶大同小異,但都離不開生醃:先把莧菜隨意切成段,泡入清水兩三天。直到水面有白色泡沫浮泛,就可以拿出來瀝乾放入罈中。這時候要注意,隔兩三層莧菜,撒一層鹽,最後壓實後密封。大約再等三四天,臭莧菜梗便大功告成。我敢保證,打開罈蓋時,一股齁鼻的酸臭味道就會撲面而來。
紹興人獨愛這一口。他們最愛把臭莧菜梗放進鍋裏稍稍蒸熱,再澆上一大勺香油,然後直接拿來配飯吃。據他們說,只要有臭莧菜梗,就算是冷飯,都可以一口氣吃兩三碗。
不是誇張,作為一個眼到、手到、心到的作家,我這一刻已彷彿聞到臭莧菜梗的那股酸臭味。我是鐵定不會喜歡的,不過,粵語俗語有云:「鹹魚青菜,各有所愛」,味道本來就很主觀,沒有好與壞,沒有對與錯。
◆葉德平博士,香港教育大學「文化傳承教育與藝術管理榮譽文學士」課程統籌主任、「戲曲與非遺傳承中心」副總監,曾出版多本香港歷史、文化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