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是人非 各自珍重
洛君
小時候住公屋,一條長走廊兩旁的單位「對門對戶」,夏天大多開了大門,關上舊式「睇通睇透」的「摺閘」,只把一塊布繫在摺閘中間遮擋一下,這樣空氣對流通爽,鄰居也因此熟絡,但有事發生時也會「通晒天」瞞不過近鄰。
鄰居有長女與我是小三同學,有一天班主任家訪,勸同學之父別讓同學急於打工,先把小學讀完。那年代還未實行強迫小學義務教育,不送子女上小學的家長沒有刑責。同學家徒四壁,其父又重男輕女,認為反正女孩子將來都要嫁人,不必讀太多書,及早打工幫補家計,把讀書的機會讓給弟弟。當時工廠需要大量人手,社會也沒有保護童工的法例。同學再不情願也得聽命於父親,班主任費盡唇舌也枉然。
另一個鄰居的母親一天跟其剛成年的女兒說:「一會有個親戚介紹、來自三藩市的華僑找你。」19世紀美國加州三藩市是淘金旺地,華工到美國淘金後多住於此,稱為「金山」,及後澳洲墨爾本也出現金礦,三藩市便成為「舊金山」,以區別於「新金山」墨爾本。後來去三藩市打工的華僑不管是否淘金,都被慣稱「金山阿伯」,他們辛勤工作,儲到錢想娶妻時年事已高。嫁給「金山阿伯」,能幫娘家脫貧。當時鄰居女兒對其母說:「不行呀,我才第一次見他。」話猶未了,「阿伯」已進門,沒多久就給女孩頸上套上項鍊作定情信物,大局已定,女子反對無效,不久便跟「阿伯」遠赴三藩市結婚。
那公屋樓齡至今超過60年,現待重建。物是人非,「摺閘」後的兩個悲劇主角若仍健在,作為舊鄰居只能遙祝「各自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