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加快公屋重建 提升市民幸福感


  現屆政府一直致力改善基層市民住屋條件,措施包括全力提高房屋供應量,縮短公屋輪候時間。房屋局昨日進一步公布公屋「幸福設計指引」,作為新建及翻新屋邨的設計依據,內容涵蓋活力健康、綠色生活、樂齡安居、地方形象、城市連結和跨代共融等八大層面,據此增加設施及美化空間,務求讓居民住得舒心健康,提升幸福感。

  據悉,相關方面在制訂指引時,充分聆聽居民和持份者的想法,重新思考屋邨環境、公共空間及設施的設計和應用,深入研究並回顧逾200篇不同文獻,並參考海內外其他地區公營房屋的經驗,經過仔細分析提煉出8個獨特且多元的幸福概念。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昨日形容,這是一份以人為本、有溫度的指引,相信居民看到設施增添了色彩,都會用得多些、住得開心些。在用上這些概念設計後,翻新和建築的成本仍跟原本大致相若。

  確實,不同的顏色能夠引發不同的情感反應,例如藍色通常被認為能夠減少焦慮,灰色則會引發消沉感覺等。因此,選擇合適色彩搭配裝飾公共空間,可以幫助提升居住的舒適感和積極正面氛圍。事實上,已有40餘年歷史的屯門蝴蝶邨,在當局安排下處處創作色彩繽紛的「蝴蝶」,引來不少人慕名前往打卡,大幅提升地方形象和城市連結,有居民受訪時表示的確覺得舒心許多。當局再配合改善交通配套,讓居民得到各類服務機構提供的社區支援,充分發揮潛能,長遠勢能增強居民向上流的信心。

  有了指引後,當局應力爭盡快大規模重建全港老舊屋邨,因為這些老舊屋邨的設計和建造,已無法滿足新時代基本居住需要。重建一方面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大幅增加單位數量,提供更優質和更大面積的單位,徹底改善樓宇品質,滿足日益增長的住房需求;另一方面,單位設計亦將更符合現代家庭需要,包括空間利用更有效率,同時擁有更好通風、採光和隔音效果,大幅改善居住舒適度。而且比起修修補補,重建能更輕易改善社區配套及設計成為多元化的社區,促進不同背景居民之間的交流和融合,從源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