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訪談系列2/中國劍擊運動須加速體教融合

  圖:中國12歲以下年齡組劍擊人口龐大。
  圖:中國12歲以下年齡組劍擊人口龐大。

  巴黎奧運會劍擊項目,日本、韓國、中國香港各獲兩枚金牌,亞洲劍擊新勢力強勢崛起。相比而言,國家劍擊隊則沒有獎牌入賬。近10年來,內地劍擊愛好者和劍擊俱樂部迅猛增長,但無論是在奧運還是在其他國際性劍擊專項賽,專業運動員成績下滑卻是不爭的事實。業界表示,中國12歲以下年齡組劍擊人口眾多,但中學年齡段人才卻幾乎斷層。未來,中國劍擊競技成績要提升,須在體教融合及支持社會群眾劍擊運動上,進行體制機制創新,這是根本的出路。/大公報記者 敖敏輝(文、圖)

  今年7月,廣州越秀區中小學生劍擊精英賽舉行,64所中小學校組隊667名學生參加。廣州萬國劍擊中心主管杜國光說,一個區級劍擊賽吸引近700名學生參與,十分難得。然而,中學組報名參賽的卻僅有十多人,與小學生組的人氣形成強烈反差。

  國家級賽事存在同樣的尷尬。劍擊世界冠軍、廣州潼浩傑劍擊館負責人朱俊說,一場全國性的青少年劍擊比賽,小學年齡組往往能分成4、5個組別,每個組別參賽人員達三、四百人。到了高中年齡組,因參賽人數不足,常常只設一個組別,區區百餘人參加。

  U12以下好苗子不少

  「我國U12以下年齡組的劍擊人口是非常龐大的,好苗子不少,但到了中學階段,繼續練劍擊的孩子急劇減少,人才嚴重斷層。」朱俊說。

  原國家劍擊隊隊員、佛山全匯航體育劍擊館負責人彭建軍說,雖說這與中國軍團在奧運的表現無直接關係,但根基不穩的問題更為關鍵。「人才斷檔,相當於選材『池子』變淺了,養出大魚的概率就小了。」彭建軍說。

  談到原因,3位劍擊資深從業人士均認為,在升學壓力下,從初中開始,孩子都去「捲」文化課了。即使孩子有意繼續練下去,往往因家長的強力干預而作罷。

  學校對劍擊運動的支持亦十分有限。以廣州為例,組建了劍擊興趣班或招收劍擊專長學生的學校只有5、6所。需求側與供給側嚴重不匹配,也導致大量有潛力的孩子中斷學劍。

  朱俊表示,雖然香港同樣重視文化課,但多數中小學設有劍擊社團和劍擊隊,港大、中大、科大、浸大等香港主要大學,都有專業劍擊隊和教練團隊。對劍擊有興趣的孩子,學習文化課的同時,會努力練劍擊,畢竟多了一個升學通道。

  港中學大學銜接取收成期

  「二十多年前我和香港劍擊界接觸時,看到他們一邊讀書一邊練劍擊,覺得挺辛苦的。現在看來,這恰恰是近年來香港在劍擊項目上取得好成績的關鍵。」朱俊說。

  杜國光有同樣觀點。當前,日韓和香港等地都有不少大學設有劍擊隊和專業教練,能夠與中學形成很好的人才銜接。

  「我們也有部分高校招收劍擊運動員,但並不多,存續狀態也不理想。」杜國光說。

  體教融合是近年來的熱門話題,但實踐上卻存在諸多掣肘。比如,內地學校教育主管部門是教育局,體育則歸口體育局,體教分離的管理機制不利於人才梯隊的建設。

  不過,部分地區也開始探索,統籌推動體教融合,讓競技體育回歸到校園。目前,深圳、上海、北京等地亦在開展相關嘗試,中學、高校組建劍擊教練團隊,招收劍擊特長生,實現學生文化課與劍擊訓練的兼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