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歷史/「小聲音」講「大能量」 小講解員傳承紅色基因
「歡迎來到陸房突圍勝利紀念館!」當香港傳媒學子們走進紀念館,一把鏗鏘有力、富有激情,又帶有點稚氣的聲音,立即吸引了學子們的注意。暑假期間,有一群叫「紅領巾講解員」的小學生,活躍在各地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博物館、紀念館等場館,為公眾提供免費講解服務。今年十歲的李彥依向學子們分享道,參與活動後,能更深入了解抗日時期軍人的精神和信念;受此影響,她盼未來能繼續學習中國文化,傳承軍人精神,報效祖國。
李彥依是肥城市河西小學的準四年級學生。每到節假日,她都會化身為陸房突圍勝利紀念館的「紅領巾講解員」,向訪客講述山東的抗日歷史,讓遊客受益匪淺。
陸房突圍勝利紀念館位於肥城市安臨站鎮東陸房村北鳳凰山南麓,這裏曾經發生抗日戰爭史上著名的陸房勝利突圍戰。紀念館分為序廳和六個展區,描繪陸房突圍戰具體的戰鬥場景、英雄部隊、重要將領和當地百姓的重要貢獻。李彥依說,她喜歡中國深厚的歷史與傳統文化,也希望與人分享,因此去年底申請成為「紅領巾講解員」,向旅客和市民講述當地抗日戰爭期間的歷史。
悉心培訓「紅領巾講解員」
包括李彥依在內,陸房突圍勝利紀念館目前有248名介乎6至12歲的「紅領巾講解員」。肥城市教育和體育局團委書記張敬華介紹,希望這些「紅領巾講解員」能用「小聲音」講「大能量」、用「微宣講」傳遞「好思想」,傳承紅色基因,培養對中華民族和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
張敬華說,要成為「紅領巾講解員」,要經學校與館方層層選拔,還需在正式「上崗」之前,接受多次培訓。她指出,培訓分為場館知識和演講技巧兩大部分,包括普通話、肢體語言、表情、站位等內容;再於課餘時間,讓孩子在家、學校和紀念館內反覆演練,力求將最好的形象展現給遊客。其後館方會為這群小學生「排表」,輪番「上崗」,讓這些小講解員都能在這個紅色教育打卡基地內展示自己,弘揚紅色教育、紅色精神。\大公報實習記者 陳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