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以「三嚴」錨定正確方向\馬浩亮

  在中美關係史上,「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這一特殊角色,往往在關鍵歷史關頭發揮重要作用,比如布熱津斯基,比如基辛格。就影響力而言,傑克·沙利文顯然還無法與兩位前輩媲美,但其任內首次訪華所處的關鍵時間節點,卻是絲毫不容忽視的。

  拜登政府任期即將屆滿。充滿巨大變數的美國大選,給全世界帶來了種種不確定性。然而,沙利文此訪,絕非過氣的「雞肋」。從形式上而言,沙利文訪華某種程度上是對王毅去年10月到訪華盛頓的回訪,加上在維也納、馬耳他、曼谷的三次「第三國」接觸,雙方在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內進行了五次對話。這一機制的有序運行,本身就是中美妥善管控分歧的直觀體現。

  歷次美國大選,利用中國話題做文章都是重要的競選策略。在當下中美兩個大國利益交織愈加複雜以及世界秩序持續震盪的大環境下,更是如此。因此,在美國大選前夕舉行的這次對話,最突出的意義是充分闡述中國的戰略意圖與訴求,讓美國朝野更進一步清晰理性樹立對華認知,壓減炒作空間,預防中美關係失序失控,再度墮入「嚴冬」。

  對於此次對話,中方確定了「三嚴」的基調。即,重點就台灣問題、發展權利以及中國戰略安全等,表達嚴重關切、闡明嚴正立場、提出嚴肅要求。這切中過往幾年中美關係歷經波折的癥結。美國秉持圍堵打壓中國的戰略執念,鼓噪、拉攏、拼湊反華小圈子,在台灣問題、南海問題上挑釁踩線,嚴重危及中國戰略安全,在科技、貿易、金融等領域遏制損害中國的正當發展權利。假如美方在這些問題上繼續一意孤行,中美關係的前景就難以樂觀。

  面臨的不確定性越大,溝通就越重要。近期以來,中美禁毒合作工作組首次高官會議、中美金融工作組第五次會議、中美外交部第八次國際法磋商、中美氣候行動工作組循環經濟專家對話啟動會密集舉行,涉及領域可謂相當廣泛。而中美戰略溝通則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對具體領域的對話進行整合與指引,來緩釋風險,錨定正確方向,保障中美關係不偏離正確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