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市民要把握「再工業化」大潮


  政府近年積極發展創科,藉此推進香港「再工業化」,令經濟更具動力及多元。昨日成功獲當局資助1,500萬元的NANOshields納米材料生產中心正式開幕(詳見P11版報道),產學研齊心協力將納米技術應用於眾多領域,推動「香港研發」和「香港製造」的高端產品打入國際市場。本港當前正甩開步子走上由治及興拚經濟的新征途,多年來已在創科投入逾千億元,全面加速新型工業升級轉型,為本港優化產業結構注入新動能。

  眾所周知,本港經濟長期過於側重金融和地產,工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由逾20%下滑至不足2%,導致經濟彈性不足,人才出路過窄,社會發展乏力。疫情過後,大家愈發看得清楚,缺乏工業等實體經濟的支撐,單靠金融和地產,社會發展難以持久。行政長官李家超上任後,積極推進系列創科政策,包括於其任內首份施政報告提出設立100億元「產學研1+計劃」,推動本地大學科研成果轉化和商品化,並通過各類人才引進計劃,加速填補科技人才儲備的嚴重不足,多管齊下,「再工業化」逐漸顯露成果。

  「再工業化」不僅關乎香港經濟增長,更關乎未來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是提升市民生活質量、促進社會公平和包容的重要途徑。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昨日出席開幕儀式致詞時表示,高質量發展是國家的首要任務,推動新型工業化則是一個關鍵任務,為此政府還將推出100億元的新型工業加速計劃的申請,包括為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和新設智能生產設施等提供更多資助,而NANOshields這個由香港科技園公司精心打造的頂尖高端製造基地,正是本港傳統產業升級轉型的一個典型代表。

  展望未來,政府應進一步加強政策的前瞻性和高站位,改善過往措施過於零散而導致成效有限,並在建設「北部都會區」落實為高端製造業及配套設施提供急需用地,同時與社會民生、人才培育和青年發展等方面進行有機結合,創造出更多和更優質的發展機會。市民亦需要密切留意這個全新趨勢,努力加強自身技能更新,跟上「再工業化」的時代大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