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如何變革/做好世界共享中國機遇的「超級導入口」角色\陸文英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彰顯了中央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心和信心,是實現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的綱領性歷史文件。
從《決定》涉港內容可以看出,香港在國家市場經濟體制建設、高質量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定位及作用提升到重要位置,中央賦予香港比以往更為重要的角色和使命,對香港施展所長、貢獻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委以重任、寄予厚望,為香港由治及興提供了強大的戰略支持和政策支持。
香港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不僅是國家改革開放歷程的見證者、參與者、貢獻者,也是國家發展的受惠者。香港在助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同時,也能增強民生福祉,推進香港繁榮穩定。為此,香港的一切發展大計,都要圍繞着中國式現代化這一宏偉目標為依歸,從國家發展中獲得源源不絕的動力。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香港社會要破除一些以西方資本主義為圭臬的價值取向及慣性思維,摒棄一切不合時宜,不利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舊框框舊理念,在社會管理和治理上揚長避短,守正革新,構築全面的良政善治。
習近平主席在2022年「七一」重要講話指出:「中央全力支持香港積極穩妥推進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充分釋放香港社會蘊藏的巨大創造力和發展活力。」
港英政府管治香港百多年來,儘管資本主義制度帶領香港進入現代社會,也能夠極速放大香港的生存和自利動能,激發生產潛力,開闢世界市場,發展經貿全球化等等。然而,資本主義的各種弊端也如影隨形,長期貽害香港。在壟斷性的經營發展模式支配下,香港產業結構單一及發展紅利分配不公等結構性桎梏,一直困擾阻滯着香港的精進發展,導致不少深層次矛盾交纏糾結、積重難返。
面對發展新局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香港必須與時俱進,不僅經濟、科技生產力需要創新轉型升級,治理理念上亦需要創新轉型升級,進行改革和調整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事實上,已經深入港人人心的新質生產力,其內涵不僅僅是高效能、高品質發展高科技,也包含着圍繞創新驅動的體制機制的改革變化。創新生產力不僅推動了生產資料所有權結構、分配機制、組織方式等生產關係要素的深刻重塑,亦必然促進社會治理理念、策略及實踐方式的革新。
革新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
香港須為國家現代化貢獻自身力量,因此,如何守正創新,如何揚「自由資本主義」之長,抑「壟斷資本主義」之短,推動「香港特色資本主義」的改良、更新和進步,便成為香港發展的必然課題。政府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制度乃至社會結構都要有根本性的轉變。只有改革才能豐沛香港的內生動力,澎湃香港的社會活力,充分釋放香港社會潛藏的巨大創造力,已漸次成為社會共識。
誠如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指出,香港社會要主動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跟上時代發展步伐,積極識變、應變、求變,在變局中打開香港發展的新天地。要多用新思維、新辦法、新路徑解決面臨的問題,不斷突破自我、大膽創新,努力實現香港發展迭代更新、轉型升級。
可見,解決老大難題、打破舊藩籬、啃下硬骨頭,建立新思維、拿出新辦法、找到新路徑,這些都是中央對香港的期待,也是香港當前積極推動由治及興的根本。
我們可以看到特區政府在堅持「愛國者治港」原則和行政主導體制原則下,已展開系列的革新,比如逐步設立系列關鍵績效指標(KPI),推動行政績效考核制改革,提高公職人員責任感和事業心,全面促進和提升治理能力。一改港英時期沿用至今的治理模式和運行機制,從「純管治型政府」轉變為「服務型政府」,公職人員不能再囿於「小政府、大市場」和「不干預政策」的迷思,更主動作為,協同各部門,積極帶領香港邁向多元和利於新質生產力主導的經濟發展。
市場改革方面,雖然香港是一個高度開放的市場,但某些範疇長期被少數利益集團壟斷,各式各樣的行業保護潛規則也十分普遍。破利益固化藩籬,就是要把有為政府同高效市場更好結合起來,讓「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交替作用。逐步採取多種針對性措施,包括促進和監管市場的有效運作、制定和推動產業的蓬勃發展、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機制、以革新勇氣和決心,撬動資本壟斷利益集團固化格局,創造更多公平競爭的商業氛圍和自由有序的商業環境,逐步破解深層次矛盾。
結合有為政府和高效市場
此外,香港要擴大開放面,過去香港的國際化聯繫主要集中在西方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互聯互通相對薄弱。隨着國家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和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尤其是大灣區建設的深入和「一帶一路」的擴展及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香港也必須將開放的力度和疆域不斷擴大,在維持與歐美關係的同時,更多地把開放重點轉入中東、東盟等新興市場,使香港成為世界各國共享中國式現代化機遇和紅利的「超級導入口」和「超級聯繫人」。
當前,在以行政長官李家超為首的特區政府領導下,香港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去年施政報告展現的藍圖令人鼓舞振奮,在李家超的帶領下,特區政府坐言起行,不斷湧現敢於擔當、善作善成的新風尚。全港凝心聚力拚經濟、聚精會神謀發展,掀起了以新質生產力,增添新動能,推動香港高質量發展的熱潮。
當此決定香港未來命運的歷史關頭,港人必須同德同心,奮力寫好中國式現代化的香港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