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好水育好林 「國寶」護「海洋」

◆紅樹林在控制海岸侵蝕、保持水土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都發揮着重要作用,是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部分。 香港文匯報記者李紫妍  攝
◆紅樹林在控制海岸侵蝕、保持水土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都發揮着重要作用,是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部分。 香港文匯報記者李紫妍 攝

  「水產養殖有三要素,好的種苗、好的養殖管理,還要有好水。」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高級工程師周劍熙說道。作為廣東水產養殖第一大市,湛江不僅擁有省內最長的海岸線,還擁有中國面積最大、分布最集中、種類最多的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它們帶狀散布在雷州半島1,500公里的海岸線上,是當地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部分。202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湛江金牛島紅樹林片區時曾強調,這片紅樹林是「國寶」,要像愛護眼睛一樣守護好。一年過去,當地紅樹林保護修復工作取得新進展,共完成紅樹林營造711.3公頃,修復現有紅樹林510.4公頃。

  為海生生物鳥類提供生存空間

  走進金牛島紅樹林片區,密密麻麻的低矮樹叢在水面上連綿無際,不時還有些鳥類穿梭枝頭。被稱作「海洋衛士」的紅樹林,在控制海岸侵蝕、保持水土、防災減災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都發揮着重要作用,是南方濕地資源的精華,為豐富的海生生物和鳥類提供了生存空間。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介紹,保護區內已記錄的鳥類有312種,包括白鷺、青鶴、勺嘴鷸等多種珍稀鳥類都到此棲息,九龍山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還發現了國家重點野生保護鳥類黑臉琵鷺和白琵鷺。

  為了提升對紅樹林保護的精準性與科學性,當地採用了衛星遙感、視頻監控、無人機巡護等智慧管護舉措,並出台了廣東省首個針對紅樹林濕地保護地方性法規——《湛江市紅樹林濕地保護條例》。7月,湛江市紅樹林文化中心揭牌投用,旨在以科普教育、沉浸式體驗、場景互動、人文交流的方式,提高人們的紅樹林保護意識。此外,依託良好的生態基礎,湛江還將探索開發紅樹林碳匯、紅樹林果實、紅樹林生態旅遊示範點等項目,努力實現紅樹林生態價值轉化,推動紅樹林保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