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鏡內地政產學研合作經驗

  林振昇 勞聯主席、立法會議員

  筆者早前隨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考察團,前往上海和蘇州展開職務考察,了解兩市在政產學研合作、教育數字轉型等方面的發展。筆者特別留意當地的政產學研合作情況,其相關經驗可為香港所借鏡。

  考察團在上海參訪了「大零號灣」─由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政府、上海地產集團共建的科技創新園區。上述三方在園區以分工合作模式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大學負責創業引領,吸引國內外高校畢業生創業團隊;政府為入駐企業提供政策、配套等方面支援;地產集團投資創業項目,並與已成熟的企業展開合作。三方發揮自身所長,將園區建設成為融合政產學研於一體的平台,而園區在2023年就有72個高校成果轉化項目落地,60多家成果轉化企業完成融資超過50億人民幣。

  在蘇州,考察團到訪南京大學蘇州校區,這是南京大學最新建成的校區,聚焦「新工科」(例如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建設,同時促進政產學研協同。校區設有視覺計算與智能感知、聲功能材料與應用等4所研究中心,以及2所與量子計算、傳感技術有關的產研機構,推進科研創新和相關成果轉化。

  無論上海還是蘇州,當地政產學研之間的合作十分緊密,在落實科研成果轉化方面有不錯的成績,這令筆者印象頗深。香港特區政府在去年推出「產學研1+計劃」,促進政產學研合作,助力本港大學科研成果轉化和商品化。計劃首輪共收到90多份申請,但只批出當中的20多份,佔整體不足三成。筆者希望特區政府借鑒內地經驗,持續強化本港政產學研合作,加快把香港建設成為國際創科中心。